词典 大节 大节的意思
jié

大节

简体大节
繁体大節
拼音dà jié
注音ㄉㄚˋ ㄐ一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德高尚,有节操,能守住底线。

大节的意思

大节 [dà jié]

1. 高尚的节操。

[ matter of honor; matter of principle; ]

2. 重要的节日。

[ important feast; ]

大节 引证解释

⒈ 基本的法纪;纲纪。

《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畏君之威,听其政,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五者所以为国也。”
晋 陆机 《豪士赋》:“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节。”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观天地之至道,考皇上之大节。”

⒉ 指基本的法则。

《淮南子·说林训》:“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势不易,小变不足以妨大节。”

⒊ 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何晏 集解:“大节,安国家,定社稷。”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但遇到大节临头的时候,你却要丝毫也不苟且、不迁就。”

⒋ 临难不苟的节操。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忠义》:“姚思廉 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

⒌ 高远宏大的志节、节概。

《后汉书·马援传》:“﹝ 刘秀 ﹞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 高帝 同。”
宋 苏轼 《伊尹论》:“辨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公讳 楚藩,字 青云,湖北 鄂城 人也。性豪爽,有大节。”

⒍ 指品德操守的主要方面(对小节而言)。

《宋书·王玄谟传》:“玄謨 虽苛剋少恩,然观其大节,亦足为美。”
《明史·赵时春传》:“大臣宜待以礼,取大节,略小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权臣奢俭》:“然大臣臧否,自当论其大节,初不在奢与俭也。”

⒎ 重要的节日。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大节七日假》:“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


国语词典

大节 [dà jié]

⒈ 关系重大的事。

《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

⒉ 生死危难之际的节操。

《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⒊ 重要的义理。

《国语·周语下》:「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典与焉。」


大节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小节释义:⒈非原则性的细小事情:不拘小节。⒉节拍单位。由某一强拍起至下一个强拍前止为一小节。在曲谱中,小节与小节之间,以纵线为界,这条线称为小节线。

大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大节释义:三个主要节日。(1)宋 指冬至、元旦、寒食。宋 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2)清 代指元旦、冬至、万寿圣节。《清史稿·礼志七》:“顺治 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 2.
      中节释义:⒈谓守节秉义,中正不变。《易·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孔颖达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⒉中期。《汉书·晁错传》:“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⒊中等的节操。《孔子家语·辩政》:“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举善矣:中节也,中人附矣,犹未足也。’”唐 李华《三贤论》:“萧(萧颖士)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死一生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
    • 3.
      丰节释义:⒈盛发的枝条。⒉大节;高尚的节操。
    • 4.
      以小见大释义: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 5.
      倚注释义:依赖器重。《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评曰”裴松之 注引 鱼豢 曰:“至於 植 者,﹝岂能兴难?﹞乃令 杨脩 以倚注遇害,丁仪 以希意族灭,哀夫!”唐 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忠贞大节,辅弼嘉謨,倚注深恩,哀荣盛礼,伏见册赠制中已详。”《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患难之际,倚注此类,欲冀中兴,难矣!”
    • 6.
      倚附释义:⒈凭借。《书·君陈》“无倚法以削”唐 孔颖达 疏:“无得倚附法制,以行刻削百姓。”⒉攀附;勾结。《南史·循吏传序》:“守宰多倚附权门,互长贪虐,裒刻聚敛,侵扰黎甿。”《宋书·二凶传》:“而贼 劭 乘藉冢嫡,夙蒙宠树,正位东朝,礼絶君后,凶慢之情,发於齠齓,猜忍之心,成於几立。贼 濬 险躁无行,自幼而长,交相倚附,共逞姦回。”《明史·崔景荣传》:“当是时,魏忠贤 盗国柄,羣小更相倚附。”⒊依傍。宋 叶适《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余既録公终始大节,而又知其自少年高识,特立无倚附。”
    • 7.
      前三后四释义:隋 唐 至 宋 风俗,以冬至、元正、寒食为大节,放假七日,其中节前三日,节后四日,俗称“前三后四”。
    • 8.
      大德释义:⒈大功德;大恩吾且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⒉品德高尚。⒊德行高尚的人。⒋大节,坚定地按照道德、艺术和其他价值准则办事。
    • 9.
      大节不可夺释义: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强取。指立身处世的节操不能被改变。
    • 10.
      大节不夺释义: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 11.
      大节夜释义:宋 时皇宫中以农历除夕为大节夜。
    • 12.
      大节目释义:指事物的关键之处或主要部分。《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部《儿女英雄传》的书演到这个场中,后文便是弓砚双圆的张本,是书里一个大节目,俗説就叫作‘书心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一家人只要大节目上不错就是了,餘下来便要大家説説笑笑,才是天伦之乐呢。”
    • 13.
      大节释义:⒈指有关国家、民族存亡安危的大事。⒉指临难不苟且的节操:大节凛然。大节不辱。
    • 14.
      夸节释义:大节,高尚的节操。
    • 15.
      守器释义:⒈守护国家的重器。 器,指象征君权的器物,如祭器、车服等。《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杜预 注:“名,爵号;器,车服。”⒉指所守护的重器。《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 有环,其一在 郑 商。宣子 謁诸 郑伯,子产 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⒊封建时代太子主宗庙之器,因借指太子。《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赞》:“二象垂则,三星丽天。树嫡惟长,义匪求贤。方为守器,植命不延。”《南史·齐武帝诸子等传
    • 16.
      寄命释义:⒈以重任相委托。《论语·泰伯》:“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清 钱谦益《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⒉犹寄身,托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首阳山赋》:“闻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
    • 17.
      小节夜释义:宋 代以夏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 宋 周密《武林旧事·岁除》:“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清 褚人穫《坚瓠续集·小尽大尽》:“宋 人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称小年夜、大年夜,古今语大畧相同。”参见“小年夜”。
    • 18.
      弘奬释义:大力劝勉、奖励。 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弘奬之路,斯既然矣。”《旧唐书·韩愈传》:“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奬仁义为事。”明 梅鼎祚《玉合记·赐完》:“朕惟昭明大节,实开王化之源;弘奬名流,式畅玄风之旨。”清 钱谦益《思仁先赠承德郎兼按察司佥事制》:“是用赠具阶官,用以昭明其世德,且可弘奬夫风流。”
    • 19.
      忠鲠释义:亦作“忠梗”。忠诚耿直。《世说新语·规箴》“孙皓 问丞相 陆凯”刘孝标 注引 晋 张勃《吴录》:“逊 族子忠鯁有大节,篤志好学。”唐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颠沉在须臾,忠鯁谁復谅。”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居易 累以忠鯁遭摈,乃放纵诗酒。”《三侠五义》第二三回:“因 刘洪义 是个年老之人,而且为人忠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让国御前会议日记》:“升吉甫 忠梗可恃。”
    • 20.
      执膰释义:谓古代于祭祀后向参祭者分祭肉。《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

大节(da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节是什么意思 大节读音 怎么读 大节,拼音是dà jié,大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