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对等 对等的意思
duìděng

对等

简体对等
繁体對等
拼音duì děng
注音ㄉㄨㄟˋ ㄉ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uì,(1) 答,答话,回答。【组词】:对答如流。无言以对。(2) 朝着。【组词】:对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组词】:对面。(4) 跟,和。【例句】:对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组词】:对立。对流。对接。对称(chèn)。对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组词】:对于。对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组词】:对待。(8) 照着样检查。【组词】:核对。校(jiào )对。(9) 投合,适合,使相合。【例句】:对应(yìng )。对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组词】:神色不对。(11) 双,成双的。【组词】:配对。对偶。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组词】:对开。(13) 搀和(多指液体)。【组词】:对水。(14) 量词,双。【组词】:一对鹦鹉。

děng,(1)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2)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组词】:相等。平等。等于。等同。等值。等量齐观。(3)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组词】:等级。等次。等第。等而下之。(4) 特指台阶的级。(5) 种,类。【组词】:这等事。(6)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组词】:我等。尔等。(7)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例句】:北京、上海等地。(8) 候,待。【组词】:等候。等待。(9) 待到。【组词】:等我写完。(10) 同“戥”。

基本含义

相等或平等的关系

对等的意思

对等 [duì děng]

1. 同等;相等;等级、条件、地位等相同。

对等原则。

[equity; reciprocity; parity;]

对等 引证解释

⒈ 平等;相等。

梁启超 《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假使我 支那 终不能与 欧 米 诸国立於对等,则 日本 者,为有利乎?为有害乎?”
茅盾 《无题》:“他不满意他的夫人--简直有点恨他的夫人老是把‘物质’和‘精神’对等看待。”


国语词典

对等 [duì děng]

⒈ 同等。无优劣高下。

如:「对等地位」、「对等条约」。


对等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同等释义:属性词。 等级或地位相同:同等重要。同等地位。
    • 2.
      平等释义:⒈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 ⒉泛指地位相等:平等互利。男女平等。

对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互惠释义:⒈互相给予好处。⒉国际法的一项原则。指国家之间根据协议相互给予彼此公民或组织以一定的对等的权利和待遇。当甲国给予乙国的公民、企业等以某种优待时,乙国亦应给甲国的公民、企业等以同等的待遇。
    • 2.
      亢礼释义:抗礼。谓以对等的礼节相待。
    • 3.
      准望释义:⒈谓辨正方位。《三国志·魏志·牵招传》:“招 準望地势,因山陵之宜,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⒉测绘地图的方法之一。《晋书·裴秀传》:“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自 晋 頠 作準望,为地图之宗,惜其不传於世。至 宋 朱思本 纵横界画,以五十里为一方,即準望之遗意也。”⒊犹对等,平等。《魏书·成淹传》:“二国交和既久,南北皆须準望。”《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二国之礼,应相準望。”胡三省 注:“準,揆平之物;又其义,
    • 4.
      分庭伉礼释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 5.
      分庭抗礼释义: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 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庄子·渔 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抗:对等。
    • 6.
      匹敌释义:对等;相当:两方势力匹敌。无与匹敌。
    • 7.
      吾匹释义:与己地位对等者。
    • 8.
      均敌释义:犹对等。
    • 9.
      均礼释义:行对等之礼。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牧(奚牧)与 东秦 主 兴 书称‘顿首’,与之均礼。兴 怒。”
    • 10.
      孤城寡人释义:古代的皇帝自称为孤家寡人,因为皇帝高高在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在地位和权力上与他对等,人说伴君如伴虎,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战战兢兢的,没有朋友,没有可以倾诉的人,就是孤家寡人。
    • 11.
      对等释义:双方级别、地位 、条件等相等或相当:对等原则。
    • 12.
      平状释义:犹言对等之礼。
    • 13.
      当匹释义:匹敌;对等。
    • 14.
      当对释义:对等;匹敌。
    • 15.
      抗敌释义:⒈对抗;对等。 《魏书·薛谨传》:“谨 所治与 屈丐 连接,结士抗敌,甚有威惠。”旧题 南朝 宋 刘质《近异录》:“他家童稚或与争忿,则六臂齐举奋击,莫能抗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虏使之来,受而弗答。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强,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⒉抗击来犯之敌。《新唐书·回鹘传上》:“回鶻 盛彊,北边空虚,一为风尘,则弱卒非抗敌之夫,孤城为不守之地。”元 杨载《送张仲实之宜兴》诗:“兵威终抗敌,人力可回天。”
    • 16.
      推敌释义:尊重与己对等的人。
    • 17.
      敌衡释义:相当;对等。
    • 18.
      敌等释义:对等;平等。
    • 19.
      有来有往释义:指对等行动。所指因文而异。
    • 20.
      渑池之会释义:讲述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秦向赵要十五座城,他寸步不让,说用秦国国都作为交换,使秦王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对等是什么意思 对等读音 怎么读 对等,拼音是duì děng,对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对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