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节使 节使的意思

节使

简体节使
繁体
拼音
注音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使

shǐ,(1) 用。【组词】: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2) 派,差谴。【组词】:使唤。使命。使女。(3) 让,令,叫。【组词】:迫使。(4) 假若。【组词】:假使。即使。(5) 奉命办事的人。【组词】: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基本含义

指节俭、节约的行为,也可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

节使的意思


节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候馆释义:⒈供瞭望用的小楼。《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和积。”郑玄 注:“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⒉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唐 钱起《青泥驿迎献王侍御》诗:“候馆扫清昼,使车出 明光。”宋 欧阳修《踏莎行》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宋 苏轼《赵州赐大辽贺兴龙节使副茶药口宣》:“既渐邇於中邦,方少安於候馆。”
    • 2.
      发迹变泰释义:谓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坏运变为好运。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公案,皆是搏刀趕棒,及發跡變泰之事。”《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鄭 家果然發跡變泰,又不忘故舊,遠送禮物,真乃有德有行之人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皆因世上官宦起初未經發跡變泰,身居貧賤時節,親戚、朋友、宗族、鄉鄰那一個不望他得了一日,大家增光。”参见“否2極泰來”。
    • 3.
      吓诈释义:恐吓讹诈。《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夏德 将此人命为繇,屡次上门吓诈。”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钱能》:“又过市肆,见有以甘蔗为龙凤形者,皆以僭逆吓诈,或至破家。”茅盾《子夜》八:“冯云卿 刚搬到 上海 来的时候,曾经接到过绑匪的吓诈信。”
    • 4.
      斗巧释义:⒈亦作“鬭巧”。 以智巧争胜。宋 张先《汉宫春·蜡梅》词:“何人鬭巧,运紫檀,翦出蜂房。”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讙謔跳踉、聘奇鬭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茅盾《题赵丹白杨合作<红楼梦>菊花诗画册》诗:“多少传神手,斗巧画红装。”⒉引申为投机取巧。清 王韬《瓮牖馀谈·给予文凭》:“文凭之给逐年加增,可见鬭巧趋利之人愈久愈多矣。”⒊凑巧。《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可煞事有鬭巧,方纔开得舖三两日,一个汉子从外面过来,就是那 郭排军。”《醒世恒言·郑节使
    • 5.
      晶状体释义:眼球的主要屈光结构。 位于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为透明的双凸形扁圆体。由睫状肌调节使之改变曲度,使物像清晰地落于视网膜上。
    • 6.
      焰焰释义:⒈亦作“燄燄”。火苗初起貌。《书·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絶。”《孔子家语·观周》:“焰焰不灭,炎炎若何!”宋 司马光《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夫炎炎不絶,焰焰奈何!当事之微,治之易耳;时至不为,祸如发机。”明 方孝孺《过宁陵县学》诗:“滔滔未有艾,燄燄安所从?”⒉火焰炽烈貌。北周 庾信《灯赋》:“辉煇朱烬,焰焰红荣。”唐 元稹《董逃行》:“董 逃 董 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焰焰,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吓杀员外,慌忙走来时
    • 7.
      班剑释义:⒈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斑”。汉 制,朝服带剑。晋 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唐 李白《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宋 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 汉 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汉 制,朝服带剑,晋 代之以木,谓之班剑,宋 齐 谓之象剑。”⒉指持班剑的武士。南朝 齐 王俭《褚渊碑文》:“
    • 8.
      綫断风筝释义:亦作“线断风箏”。 断了线的风筝。喻失去联系,无从寻觅。元 马致远《集贤宾·思情》套曲:“他便似无根蓬草,任飘零不厌尘埃。假饶是线断风筝,落谁家也要箇明白。”《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大尹再教放下篮去取时,杳无踪跡。一似石沉大海,线断风筝。”
    • 9.
      线断风筝释义:亦作“線斷風箏”。 断了线的风筝。喻失去联系,无从寻觅。元 马致远《集贤宾·思情》套曲:“他便似無根蓬草,任飄零不厭塵埃。假饒是線斷風筝,落誰家也要箇明白。”《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大尹再教放下籃去取時,杳無蹤跡。一似石沉大海,線斷風筝。”
    • 10.
      节使释义:⒈节度使的省称。 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原来 王节使 另是一个座船,他家小先到一日。”清 袁枚《随园随笔·后五代藩镇之尊见于碑碣》:“碑文中於大 唐 文宗、宣宗 及上书皆空二格,于 清河公 亦空二格,于 陇西 令公则跳行书。盖当时 河 朔之俗,知有节使不知有天子也。”⒉持符节的使者。唐 王维《老将行》:“节使 三河 募年少,詔书五道出将军。”清 姚鼐《翁学士苏米斋》诗:“披榛逢节使,摹石载舟还。”
    • 11.
      蹉路释义:犹失路。《五灯会元·金山颖禅师法嗣·节使李端愿居士》:“公(李端愿)曰:‘祇知贪程,不觉蹉路。’观(僧 达观)拓开曰:‘百年一梦,今朝方省。’”
节使是什么意思 节使读音 怎么读 节使,拼音是,节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节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