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字 [yā zì]
1. 犹今言签字。
押字 引证解释
⒈ 犹今言签字。
引宋 范成大 《坐啸斋书怀》诗:“眼目昏缘多押字,胸襟俗为少吟诗。”
国语词典
押字 [yā zì]
⒈ 签名。
引宋·范成大〈坐啸斋书怀〉诗:「眼目昏缘多押字,胸襟俗为少吟诗。」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玄德亲笔写成文书一纸,押了字。」
押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印押释义:指印章和押字。
- 2.
压积释义:积存;积压。 宋 苏籀《栾城先生遗言》:“次年夏辰时 坡公 书名押字,少年亲书,此卷压积蠹简中,未尝开缄。”茅盾《过年》二:“有几位用心深远的就想想自己手头有没有压积什么要件。”
- 3.
押号释义:押字;签字。
- 4.
押花释义:押字。 因用草书,其形体稍花,故称。
- 5.
敕画释义:犹敕令,诏命。因诏敕须押字判行,故称。
- 6.
石敢当释义:旧时家门口或街衢巷口常立一小石碑或石雕武士像,上刻“石敢当”三字,民间以为可禁压不祥。《急就篇》卷一:“石敢当。”颜师古 注:“卫 有 石碏、石买、石恶,郑 有 石癸、石楚、石制,皆为 石氏 ……敢当,言所当无敌也。”宋 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四:“庆历 中,张纬 宰 莆石,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 唐 大历 五年县令 郑 押字记。’今人家用碑石,书曰‘石敢当’三字镇於门,亦此风也。”明 陶宗仪《辍耕录·石敢当》:“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衝,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鐫
- 7.
署字释义:在文书上签名。因签名是为了防止作伪,字亦常为行草书,故亦名押字或画押。唐 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诗:“案牘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元史·拜住传》:“拜住 为太常礼仪院使,年方二十,吏就第请署字。”清 顾炎武《日知录·押字》:“《集古録》有 五代 时帝王将相等署字一卷。所谓署字者,皆草书其名,今俗谓之画押。”
- 8.
署押释义:在文书上签名,押字。
- 9.
象牙牌释义:南宋 初,置节度使以下金字牙符,亦称象牙牌,以赐立战功的将帅。 宋 俞文豹《吹剑三录》:“巨源 白 丙 以象牙牌授 王喜 节度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十一月,庚午朔,初置节度使已下象牙牌。其法,自节鉞正任至横行遥郡,第其官资,书之於牌,御书押字,刻金填之,仍合用製造,一留禁中,一降付都统(督)府,相臣主其事。缓急临敌,果有建立奇勋之人,量其功劳,先次给赐,以为执守。”
- 10.
透悟释义:透彻领悟。明 唐顺之 《答冯午山提学书》:“读来示‘志未坚贞,学无透悟’,令人蹶然有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夫百篇同韵,当试古人押字不苟处,能造奇语於众妙之中,非透悟弗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