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明德 明德的意思
míng

明德

简体明德
繁体
拼音míng dé
注音ㄇㄧㄥˊ ㄉ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dé,(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组词】: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2) 心意,信念。【组词】:一心一德。(3) 恩惠。【组词】: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4) 姓。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具有明德之人应有的优秀品质。

明德的意思

明德 [míng dé]

1. 美德。

明德茂亲。——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pleasant virtue;]

明德 引证解释

⒈ 光明之德;美德。

《逸周书·本典》:“今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非不念而知,故问伯父。”
《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 虞帝 始。”
宋 曾巩 《谢雨文》:“吏无明德,但知告其困急於神。神既赐之,其尚终惠。”
清 孙枝蔚 《春木》诗之四:“愿崇明德,以娱高年。”

⒉ 指才德兼备的人。

《诗·大雅·皇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朱熹 集传:“明德,谓明德之君,即 太王 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餘生幸已多,矧迺值明德。”

⒊ 彰明德行。

《管子·君臣下》:“此先王所以明德圉姦,昭公灭私也。”
《荀子·成相》:“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唐 李德裕 《授张仲武招抚使制》:“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


国语词典

明德 [míng dé]

⒈ 崇高显明的德性。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弗汭,伐罪秦中。」


明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国释义:⒈天下;下界。《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穡。”《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⒉诸侯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国。”《逸周书·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国作陈周,维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孔晁 注:“下国,谓诸侯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初 恭王 始都下国,好治宫室。”李善 注:“以天子为上国,故诸侯为下国。”唐 齐己《村居寄怀》诗:“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⒊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汉 袮衡《鹦鹉赋》
    • 2.
      中体西用释义: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 3.
      丽明释义:⒈《易·睽》:“説而丽乎明。”后以“丽明”指附丽于人之明德。⒉谓文辞优美畅达。
    • 4.
      乱色释义:⒈妖媚的姿色。《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太平广记》卷三七三引《慕异记·杨祯》:“承先祖之明德,禀炎上之烈信,故奸声乱色,不入於心。”⒉纷繁的颜色。《汉武帝内传》:“夫人年可二十餘,天姿清辉,灵眸絶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 5.
      乱虐释义:动乱和暴虐。《左传·襄公十三年》:“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汉 焦赣《易林·归妹之夬》:“孟夏己丑,哀 呼 尼父。明德讫终,乱虐兹起。”
    • 6.
      亮德释义:明德。
    • 7.
      仪状释义:仪容形状。 《史记·儒林列传序》:“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援 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髮肤,上中以上。”宋 苏洵《上张侍郎第一书》:“进趋拜跪,仪状甚野。”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杂记》:“太初 诗格本高,又仪状轩举,丰神俊异。”
    • 8.
      侍执巾栉释义: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左传·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东观汉记·鲍宣妻传》:“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約,故使賤妾侍執巾櫛。’”汉 刘向《列女传·晋赵衰妻》:“﹝姬曰:﹞君棄此三者,何以使人?雖妾亦無以侍執巾櫛!”亦省作“侍執”。《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每於侍執之際,輒言及政事,多所毗補,而未嘗以家私干。”参见“侍巾櫛”。
    • 9.
      保任释义:⒈保守;保持。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昔陪臣 书,能输力於王室,王施惠焉。其子 黶,不能保任其父之劳。”明 李贽《复京中友朋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只此一字,便是 孔 门学派。能亲便是生机。些子意思,人人俱有,但知体取,就是保任之扩充之耳。”⒉担保。《周礼·秋官·大司寇》“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唐 贾公彦 疏:“云使州里任之者,仍恐习前为非而不改,故使州长里宰保任乃舍之。”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次则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輒以官
    • 10.
      修齐治平释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略语。《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主张先进行内心道德修养,然后推广开来由己及人,由近及远,进而由家及国的儒家理论。
    • 11.
      傍接释义:广为交接、应酬。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由是选后入太子宫。时年十三。奉承 阴后,傍接同列,礼则脩备,上下安之。”
    • 12.
      傲狠释义:⒈亦作“傲很”、“傲佷”。倨傲狠戾。《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傲狠威仪,矫诬先王。”《左传·文公十八年》:“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 刘敞 ﹞所为多不法,废嫡立庶,傲很放恣。”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闒茸之性露,而傲佷之态出。”宋 陆游《南唐书·陈觉传》:“时 晋王 景遂 为帅,不堪 徵古 之傲狠,常欲斩之。”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朱陆》:“是以通贯古今、经纬世胄之 朱子 而为村陋无闻、傲狠自是之 朱子 也。”⒉凶兽名。又名檮杌、难驯。《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
    • 13.
      僮御释义:仆婢。《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勑制僮御,内外諮禀,事同成人。”李贤 注引《广雅》:“僮、御,皆使者。”
    • 14.
      六族释义:⒈指 西周 初,周 王分给 鲁国 的 殷 民六族。《左传·定公四年》:“殷 民之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 周公,用即命于 周,是使之职事于 鲁,以昭 周公 之明德。”⒉指 春秋 时 晋国 之六卿。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氏族·晋六族》:“晋 六族又曰六卿:赵、范、知、中行、魏、韩。”⒊指六亲。《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后意寤,由是 仁杰 六族皆免。”
    • 15.
      其鱼释义: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天王使 刘定公 劳 赵孟 於 潁,馆於 雒汭。刘子 曰:‘美哉 禹 功!明德远矣。微 禹,吾其鱼乎!’”后借指洪水所造成的灾难。清 冯桂芬《致李伯相书》:“淮 扬 万众惴恐,时时有其鱼之虑。”
    • 16.
      再实之木,其根必伤释义:谓果树一年两次结实,根部定损伤。比喻福中寓祸,利害相互依伏。《文子·符言》:“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为害,天之道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参见“再实”。
    • 17.
      凡典释义:常典;一般准则。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仲尼 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 河阳’,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唐 孔颖达 疏:“此三事皆违凡典,变旧例以起大义,危疑之理,恐人不信,须圣言以为证,故特称 仲尼 以明之。”
    • 18.
      切象释义:谓取象以作比喻。切,割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螗以写号呼,澣衣以拟心忧,席卷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义也。”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词少意多,不祇比类切象,抑又深斥劣行。”
    • 19.
      厎止释义:至;终。《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毛 传:“厎,至也。”《左传·宣公三年》:“天祚明德,有所厎止。”
    • 20.
      发疾释义:犹发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景公 退 穰苴,苴 发疾而死。”《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兄 客卿 敏惠早夭,母 藺夫人 悲伤发疾慌惚。”《新唐书·郭銛传》:“长庆 三年,暴卒。太后遣使按问发疾状,久乃解。”《太平广记》卷一九八引《国史纂异·崔融》:“唐 国子司业 崔融 作 武后 册文,因发疾而卒。”

明德(mingd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明德是什么意思 明德读音 怎么读 明德,拼音是míng dé,明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明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