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灼灼 灼灼的意思
zhuózhuó

灼灼

简体灼灼
繁体
拼音zhuó zhuó
注音ㄓㄨㄛˊ ㄓㄨㄛˊ
结构AA式
词性形容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uó,(1) 烧,炙。【组词】:灼热。灼伤(烧伤)。焦灼。心急如灼。(2) 明白透彻。【组词】:真知灼见。(3) 鲜明。【组词】:灼灼。灼亮。灼然。

zhuó,(1) 烧,炙。【组词】:灼热。灼伤(烧伤)。焦灼。心急如灼。(2) 明白透彻。【组词】:真知灼见。(3) 鲜明。【组词】:灼灼。灼亮。灼然。

基本含义

形容光亮明晃晃的样子,也用来形容热情洋溢、生机勃勃的景象。

灼灼的意思

灼灼 [zhuó zhuó]

1. 耀眼,光亮。

若日出之灼灼。——《新书》

[ shining; brilliant; ]

2. 明白地。

灼灼如此。

[ clear; ]

灼灼 引证解释

⒈ 明亮貌。

晋 傅玄 《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暉。”
唐 韩濬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
《封神演义》第七五回:“余元 的寳剑,光华灼灼。”
鲁迅 《野草·腊叶》:“今夜他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

⒉ 鲜明貌。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晋 陆机 《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
唐 杨衡 《寄赠田仓曹湾》诗:“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
《花月痕》第十三回:“隔水望芙蕖,芙渠红灼灼。”

⒊ 明白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祭》:“天下福若无可怪者,然所以久弗行者,非灼灼见其当而故弗行也。”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咎败灼灼若此,岂可以忽哉!”
颜师古 注:“灼灼,明白貌也。”

⒋ 彰著貌。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英英夫子,灼灼其儁。”
唐 李贺 《公莫舞歌》序:“会中壮士,灼灼於人。”
叶葱奇 注:“昭昭在人耳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名藏书家,代有其人, 汉 则 刘向 桓谭 ……皆灼灼者。”
王闿运 《陆建瀛传》:“陆 之治江,灼灼有能。”

⒌ 盛烈貌。

《文选·陆云<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灵武冠世。”
李周翰 注:“灼灼,盛烈貌。”

⒍ 炙热貌。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⒎ 思念殷切貌;热切貌。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足下晚各何以?恒灼灼。”
唐 乔知之 《定情篇》:“更忆娼家楼,夫婿事封侯,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⒏ 蜀 美女名。

前蜀 韦庄 《伤灼灼》诗:“尝闻 灼灼 丽於花,云髻盘时未破瓜。”
旧注:“灼灼,蜀 之丽人也。”


国语词典

灼灼 [zhuó zhuó]

⒈ 花茂盛鲜明。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⒉ 明亮。

《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四》:「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灼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春释义:⒈指春天。《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张铣 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鸞凤翼。”明 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⒉指三年。《文选·曹植<杂诗>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李善 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 2.
      僞辞释义:虚假的言辞。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 徐福 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三国志·魏志·卫臻传》:“权 恃 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章炳麟《序种姓下》:“至 唐 则有赐姓蛮夷降虏……故 乌石兰氏 自更曰乌,以援枝鸣,虽 韩愈 依违其间,夷汉互贸,伪辞兹沓,昭穆无质,官氏自此而庙濯自彼,其不蘖芽于 豪州 受命之世灼灼也。”
    • 3.
      千千释义:⒈形容数量多。 唐 章碣《赠边将》诗:“千千铁骑拥尘红,去去平吞万里空。”宋 张子野《千秋岁》词:“天不老,情难絶,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⒉青色貌。《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李善 注:“《説文》曰:芊芊,青也。千、芊古字通。”千千,一本作芊芊。晋 潘岳《藉田赋》:“蝉冕熲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⒊宋 代儿童玩具名。明 方以智《通雅·戏具》:“《南宋市肆记》载京瓦儿戏之场,有惜千千,盖如京师之放空鐘,抽陀螺乎!形扁丸,有脐,以绳卷而放之,其转不已。谓之千千,或其遗称
    • 4.
      夭桃释义:⒈《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⒉喻少女容颜美丽。⒊《诗·周南·桃夭》诗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后以“咏《夭桃》”表示求偶之意。
    • 5.
      夭桃襛李释义:⒈《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唐 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星昴殷冬獻吉日,夭桃襛李遥相匹。”《黑籍冤魂》第八回:“夭桃穠李,宜早合良緣,毋使婚嫁愆期,致令幼女懷春,吉士有《摽梅》之賦也。”⒉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宋 梅尧臣《资政王侍郎命赋梅花用芳字》诗:“夭桃穠李不可比,又况無此清淡香。”宋 张孝祥《清平乐·梅》词:“吹香嚼蕊,獨立東風里。玉凍雲嬌天似水,羞殺夭桃穠李。”
    • 6.
      宜室释义:《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於归,宜其室家。”朱熹 集传:“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后因以“宜室”称夫妇和睦。
    • 7.
      悦怿释义:⒈欢乐;愉快。 汉 班固《白虎通·礼乐》:“郑国 土地民人山居谷汲,男女错杂,为 郑 声以相悦懌。”唐 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懌。”明 高攀龙《今日第一要务疏》:“诚得其要而图之,则天心感格,民心悦懌。”章炳麟《文学总论》:“心有疑滞,覩辨析之论,则悦懌随之矣。”⒉谓光润悦目。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十六:“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唐 谷神子《博异志·张遵言》:“乃一白犬……毛彩清润,悦懌可爱。”宋 郭彖《睽车志》卷二:“沧州 有妇人不食,惟日饮水数盃,
    • 8.
      桃夭之化释义:《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朱熹 集传:“文王 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后因以“桃夭之化”谓男女完婚之礼。
    • 9.
      灼灼释义:形容明亮:目光灼灼。
    • 10.
      英光释义:⒈明亮有神的目光。刘半农《琴魂》:“这时候,他枯黄的颜色,已变做丰腴圆润的了,两只昏花的眼睛,已变做英光四射的了。”⒉犹光辉。谢觉哉《不惑集·应该熟读而又深思》:“如果说‘没有我党二十年艰苦斗争经验,就不能有 毛泽东 同志的许多著作和党中央的许多文件’,那么,这些文件不仅英光灼灼,而且血痕斑斑。”董必武《纪念“二七”四十周年》诗:“虽败荣犹著,英光永世红。”
    • 11.
      蘖芽释义:草木萌生的新芽。引申为开始发生。明 宋濂《金华永宁禅庵记》:“必有龙鬼昼夜护持,使般若之种蘖芽其间,亦其势致焉。”清 龙启瑞《大冈埠团练公局记》:“夫以 广西 之盗蔓延数十州县,蘖芽乎十年之前,一发而不可治。”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虽 韩愈 依违其间,夷 汉 互贸,伪辞兹沓,昭穆无质,官氏自此而庙濯自彼,其不蘖芽於 豪州 受命之世,灼灼也。”
    • 12.
      西頽释义:亦作“西隤”。 向西坠落。指夕阳西下。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十:“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文选·潘岳<寡妇赋>》:“四节流兮忽代序,岁云暮兮日西頽。”李善 注:“《説文》曰:‘頽,坠也。’”唐 徐浩《宝林寺作》诗:“逝川惜东逝,驰景怜西頽。”
    • 13.
      诸华释义:犹诸夏。指中原诸国。后指中原。《左传·襄公四年》:“劳师於戎,而 楚 伐 陈,必弗能救,是弃 陈 也。诸华必叛。”杜预 注:“诸华,中国。”晋 陆机《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灼灼光诸华。”唐 柳宗元《禡牙文》:“秦 定 百越,汉 开九郡,自兹编列,同于诸华。”
    • 14.
      重言释义:修辞方式,重叠单字,以加强描写效果,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乐府诗《敕勒歌》)。
    • 15.
      阿曲释义:⒈阿谀随顺。唐 韩愈《答吕毉山人书》:“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明史·胡俨传》:“必能为 董子 之正言,而不为 公孙 之阿曲。”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建武 二十四年(48年),刘秀 下诏重申‘阿附蕃王法’,凡阿曲附益王侯的,都要受到很严厉的处分。”⒉谓诬妄不实。《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 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⒊偏袒回护。《魏书·高道穆传》:“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悉依所断狱罪之。听以所检,迭相纠发。如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罪家诣门下通诉,别加案检。”宋 苏洵《
    • 16.
      鹤发童顔释义: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唐 田颖《梦游罗浮》诗:“自言非神亦非仙,鹤髮童颜古无比。”《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先主 见 李意 鹤髮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黄宗英《大雁情》:“我看见一些鹤发童颜的科学家,奋发挺进,拾级而上。”

灼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春释义:⒈指春天。《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张铣 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鸞凤翼。”明 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⒉指三年。《文选·曹植<杂诗>之二》:“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李善 注:“一岁三春,故以三年为九春。”
    • 2.
      僞辞释义:虚假的言辞。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 徐福 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三国志·魏志·卫臻传》:“权 恃 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章炳麟《序种姓下》:“至 唐 则有赐姓蛮夷降虏……故 乌石兰氏 自更曰乌,以援枝鸣,虽 韩愈 依违其间,夷汉互贸,伪辞兹沓,昭穆无质,官氏自此而庙濯自彼,其不蘖芽于 豪州 受命之世灼灼也。”
    • 3.
      千千释义:⒈形容数量多。 唐 章碣《赠边将》诗:“千千铁骑拥尘红,去去平吞万里空。”宋 张子野《千秋岁》词:“天不老,情难絶,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⒉青色貌。《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李善 注:“《説文》曰:芊芊,青也。千、芊古字通。”千千,一本作芊芊。晋 潘岳《藉田赋》:“蝉冕熲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⒊宋 代儿童玩具名。明 方以智《通雅·戏具》:“《南宋市肆记》载京瓦儿戏之场,有惜千千,盖如京师之放空鐘,抽陀螺乎!形扁丸,有脐,以绳卷而放之,其转不已。谓之千千,或其遗称
    • 4.
      夭桃释义:⒈《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⒉喻少女容颜美丽。⒊《诗·周南·桃夭》诗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后以“咏《夭桃》”表示求偶之意。
    • 5.
      夭桃襛李释义:⒈《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唐 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星昴殷冬獻吉日,夭桃襛李遥相匹。”《黑籍冤魂》第八回:“夭桃穠李,宜早合良緣,毋使婚嫁愆期,致令幼女懷春,吉士有《摽梅》之賦也。”⒉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宋 梅尧臣《资政王侍郎命赋梅花用芳字》诗:“夭桃穠李不可比,又况無此清淡香。”宋 张孝祥《清平乐·梅》词:“吹香嚼蕊,獨立東風里。玉凍雲嬌天似水,羞殺夭桃穠李。”
    • 6.
      宜室释义:《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於归,宜其室家。”朱熹 集传:“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后因以“宜室”称夫妇和睦。
    • 7.
      悦怿释义:⒈欢乐;愉快。 汉 班固《白虎通·礼乐》:“郑国 土地民人山居谷汲,男女错杂,为 郑 声以相悦懌。”唐 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懌。”明 高攀龙《今日第一要务疏》:“诚得其要而图之,则天心感格,民心悦懌。”章炳麟《文学总论》:“心有疑滞,覩辨析之论,则悦懌随之矣。”⒉谓光润悦目。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十六:“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唐 谷神子《博异志·张遵言》:“乃一白犬……毛彩清润,悦懌可爱。”宋 郭彖《睽车志》卷二:“沧州 有妇人不食,惟日饮水数盃,
    • 8.
      桃夭之化释义:《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朱熹 集传:“文王 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后因以“桃夭之化”谓男女完婚之礼。
    • 9.
      灼灼释义:形容明亮:目光灼灼。
    • 10.
      英光释义:⒈明亮有神的目光。刘半农《琴魂》:“这时候,他枯黄的颜色,已变做丰腴圆润的了,两只昏花的眼睛,已变做英光四射的了。”⒉犹光辉。谢觉哉《不惑集·应该熟读而又深思》:“如果说‘没有我党二十年艰苦斗争经验,就不能有 毛泽东 同志的许多著作和党中央的许多文件’,那么,这些文件不仅英光灼灼,而且血痕斑斑。”董必武《纪念“二七”四十周年》诗:“虽败荣犹著,英光永世红。”
    • 11.
      蘖芽释义:草木萌生的新芽。引申为开始发生。明 宋濂《金华永宁禅庵记》:“必有龙鬼昼夜护持,使般若之种蘖芽其间,亦其势致焉。”清 龙启瑞《大冈埠团练公局记》:“夫以 广西 之盗蔓延数十州县,蘖芽乎十年之前,一发而不可治。”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虽 韩愈 依违其间,夷 汉 互贸,伪辞兹沓,昭穆无质,官氏自此而庙濯自彼,其不蘖芽於 豪州 受命之世,灼灼也。”
    • 12.
      西頽释义:亦作“西隤”。 向西坠落。指夕阳西下。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十:“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文选·潘岳<寡妇赋>》:“四节流兮忽代序,岁云暮兮日西頽。”李善 注:“《説文》曰:‘頽,坠也。’”唐 徐浩《宝林寺作》诗:“逝川惜东逝,驰景怜西頽。”
    • 13.
      诸华释义:犹诸夏。指中原诸国。后指中原。《左传·襄公四年》:“劳师於戎,而 楚 伐 陈,必弗能救,是弃 陈 也。诸华必叛。”杜预 注:“诸华,中国。”晋 陆机《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灼灼光诸华。”唐 柳宗元《禡牙文》:“秦 定 百越,汉 开九郡,自兹编列,同于诸华。”
    • 14.
      重言释义:修辞方式,重叠单字,以加强描写效果,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乐府诗《敕勒歌》)。
    • 15.
      阿曲释义:⒈阿谀随顺。唐 韩愈《答吕毉山人书》:“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明史·胡俨传》:“必能为 董子 之正言,而不为 公孙 之阿曲。”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建武 二十四年(48年),刘秀 下诏重申‘阿附蕃王法’,凡阿曲附益王侯的,都要受到很严厉的处分。”⒉谓诬妄不实。《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 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⒊偏袒回护。《魏书·高道穆传》:“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悉依所断狱罪之。听以所检,迭相纠发。如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罪家诣门下通诉,别加案检。”宋 苏洵《
    • 16.
      鹤发童顔释义: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唐 田颖《梦游罗浮》诗:“自言非神亦非仙,鹤髮童颜古无比。”《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先主 见 李意 鹤髮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状。”黄宗英《大雁情》:“我看见一些鹤发童颜的科学家,奋发挺进,拾级而上。”

灼灼造句

1.那漫山遍岭的山茶花红得这样鲜艳,火热,阳光一照,仿佛千万颗红星在眼前灼灼闪耀,微风一吹,又好像千万面旗帜在飘扬。

2.站在木棉树下,仰望着木棉挺拔伟岸的身躯,在一树灼灼花开的映衬下,我仿佛喝醉了酒一样,红在脸上醉在心里,也染醉了蓝天上的朵朵白云。

3.在一树灼灼花开的映衬下,我仿佛喝醉了酒一样,红在脸上醉在心里,也染醉了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在那绚丽的夕阳下,木棉花与霞光的完美舞姿,它们像两只精灵相拥着蹁跹起舞。

4.我感谢微风,风吹百里,稻花飘香;我感谢细雨,雨润大地,万物复苏;我感谢太阳,普照大地,生机勃勃;我感谢明月,皎皎生辉,灼灼其华。

5.如果春天是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夏季是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秋季是已无挈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冬季是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

灼灼(zhuozh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灼灼是什么意思 灼灼读音 怎么读 灼灼,拼音是zhuó zhuó,灼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灼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