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资政院 资政院的意思
zhèngyuàn

资政院

简体资政院
繁体資政院
拼音zī zhèng yuàn
注音ㄗ ㄓㄥˋ ㄩㄢ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zī,(1) 财物,钱财。【组词】:资源。物资。资财。资金。资费。资料。工资。川资(路费)。(2)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组词】:资本。外资。独资。合资。资方。(3) 供给,帮助。【组词】:资助。资送。资敌。可资借鉴。(4) 智慧能力。【组词】:资质。天资。(5) 出身和经历。【组词】:资格。资历。(6) 姓。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yuàn,(1)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组词】:院子。院墙。庭院。(2)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组词】:法院。医院。戏院。

基本含义

指有经验、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为国家和社会出谋划策,给予政府决策者建议和指导。

资政院的意思

资政院 [zī zhèng yuàn]

1. 清末所设的中央咨议机关。由皇帝指派及各省咨议局选举议员。于1910年10月正式开院。辛亥革命时,资政院推举袁世凯为内阁总理,不久即解散。

资政院 引证解释

⒈ 清 末所设的中央谘议机关。由皇帝指派及各省谘议局选举议员。于1910年10月正式开院。辛亥革命时,资政院推举 袁世凯 为内阁总理,不久即解散。

郑观应 《上摄政王请速行立宪书》:“惟议员虽出自公举,而人才必须由资政院选定。”


资政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腾节释义:腾出、节省。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东起义前后清方档案·宣统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内阁总理奕劻等奏折》:“上年资政院亦经提议,裁减防緑营,腾节餉项,专供改练新军之用。”
    • 2.
      谘议局释义:清 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谘议机关。 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张謇《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宣统 元年(1909)九月朔日,皇帝承先帝立宪之詔令,二十二行省諮议局同时成立。”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二:“因为在这个时期,清 朝政府宣布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各省设立谘议局,这是一种类似资产阶级议会的机关。”
    • 3.
      资政院释义:清 末所设的中央谘议机关。由皇帝指派及各省谘议局选举议员。于1910年10月正式开院。辛亥革命时,资政院推举 袁世凯 为内阁总理,不久即解散。 郑观应 《上摄政王请速行立宪书》:“惟议员虽出自公举,而人才必须由资政院选定。”
    • 4.
      邮传部释义:清 末官署名。 光绪 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设。管理交通、邮政,民国 改为交通部。夏仁虎《旧京琐记·朝流》:“邮传部之设,张百熙 为尚书,胡燏棻、唐绍仪 为左右侍郎。”《清史稿·德宗纪二》:“﹝ 光绪 三十二年九月﹞增设邮传部、海军部、军諮府、资政院、审计院。”
资政院是什么意思 资政院读音 怎么读 资政院,拼音是zī zhèng yuàn,资政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资政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