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壤土 壤土的意思
rǎng

壤土

简体壤土
繁体
拼音rǎng tǔ
注音ㄖㄤˇ ㄊ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ǎng,(1) 松软的土,可耕之地。【组词】:土壤。沃壤。壤土。(2) 地,与“天”相对。【组词】:霄壤。天壤之别。(3) 地区,区域。【组词】:壤界。接壤。穷乡僻壤。(4) 古同“攘”,纷乱。(5) 古同“穰”,五谷丰收。

tǔ,(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组词】:土壤。黄土。(2) 疆域。【组词】:国土。领土。(3) 本地的,地方性的。【组词】:故土。(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例句】: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组词】:土气。(6) 未熬制的鸦片。【组词】:烟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组词】:土族。(9) 姓。

基本含义

指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的土壤。

壤土的意思

壤土 [rǎng tǔ]

1. 细砂和粘土含量不相上下的土壤,适于种植各种植物。

[ loam; ]

2. 田土;国土;泥土。

[ land; ]

壤土 引证解释

⒈ 田土,田地。

《管子·白心》:“天之视而精,四璧而知请,壤土而与生。”
《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新唐书·西域传上·疏勒》:“疏勒,一曰 佉沙,环五千里,距京师九千里而赢。多沙磧,少壤土。”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於其泊洑渐引川河,徧植草树,将多雨泽,渐可使沙漠化为壤土。”

⒉ 国土;领土。

《战国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事而注地於 楚,詘令 韩 魏 归帝重於 齐,是王失计也。”
《汉书·董仲舒传》:“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

⒊ 犹泥土。

《诗·大雅·緜》“度之薨薨” 汉 郑玄 笺:“筑墙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诸版中。”

⒋ 细砂和粘土含量比较接近的土壤。土粒粗大而疏松,没有过粘过燥的现象,能保水、保肥,适于种植各种植物。在地质学中,壤土参见“壚坶”。


国语词典

壤土 [rǎng tǔ]

⒈ 土地。

《战国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众而注地于楚。」

⒉ 以适当比例的细砂和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土粒粗松,能保水、保肥,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壤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吊钟释义:别名:灯笼花、吊钟海棠。 多年生半灌木,茎直立。高50-200厘米,粗6-20毫米,多分枝,被短柔毛与腺毛,老时渐变无毛,幼枝带红色。叶对生,卵形或狭卵形,长3-9厘米,宽2。5-5厘米。喜凉爽湿润环境,怕高温和强光,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壤土为宜,冬季温度不低于5℃。
    • 2.
      垆坶释义:壤土旧称垆坶。[英loam]
    • 3.
      埴坟释义:《书·禹贡》:“厥土赤埴坟。 ”孔 传:“土黏曰埴。”后以“埴坟”指轻粘土和壤土。
    • 4.
      梐梱释义:犹牢笼。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游於不可存之地,幸来涉我壤土,入吾梐棞,此乃厨宰之成事食也,岂可失之乎!”
    • 5.
      沙土释义:由80%以上的沙和20%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泛指含沙很多的土。这种土壤土质疏松,透水通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耕种时需要改良。
    • 6.
      砂质壤土释义:土壤质地系指组成土壤的砂粒、坋粒及粘粒等不同大小之矿物粒子的含量百分比,一般大于2mm以上之石砾则不考虑在内。 砂质壤土:虽含砂量仍相当多,但因亦含有少量坋粒及粘粒,具有土粒间之结合性。干时可成块,但易破碎,湿时可感觉粘性,所握成之土块,小心抚弄之不致破碎。
壤土是什么意思 壤土读音 怎么读 壤土,拼音是rǎng tǔ,壤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壤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