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饥疲 饥疲的意思

饥疲

简体饥疲
繁体飢疲
拼音jī pí
注音ㄐㄧ ㄆ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1) 饿。【组词】: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2)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组词】:饥荒。饥馑(灾荒)。

pí,(1) 身体劳累的感觉。【组词】:疲乏。疲倦。疲劳。疲惫。疲敝。精疲力尽。(2) 懈怠,不起劲。【组词】:疲塌。疲软。

基本含义

形容饥饿疲劳到极点。

饥疲的意思

饥疲 [jī pí]

1. 参见:饥疲,饥疲。

饥疲 引证解释

⒈ 飢饿疲乏。

《后汉书·冯异传》:“至 饶阳 无蔞亭,时天寒烈,众皆飢疲, 异 上豆粥。”
清 王锡振 《<王刚节公家传>跋尾》:“持飢疲数千之卒,捍悬海之危城。”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二:“一堆一堆飢疲不堪的老人幼童倒卧道旁,呻吟转侧。”
饥饿疲乏。饥,通“飢”。 《宋书·鲁爽传》:“转鬭数百里,至 曲强,虏候其饥疲,尽鋭来攻。”


饥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呼沱饭释义:即粥。 据《后汉书·冯异传》及《光武帝纪上》载,光武帝 刘秀 于 更始 二年行军至 呼沱河(按即 滹沱河),时天寒,众皆饥疲,冯异 进豆粥。明旦,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冯异 字)豆粥,飢寒俱解。”后遂有称粥为“呼沱饭”者。宋 陶穀《清异录·呼沱饭》:“光武 在 滹沱,有 公孙 豆粥之荐,至今西北州县有号粥为呼沱饭者。”
    • 2.
      滹沱麦饭释义:《后汉书·冯异传》载:刘秀 称帝前,自 蓟 东南驰至 饶阳 无蒌亭,众皆饥疲。冯异 上豆粥。及至 南宫,遇大风雨,异 复进麦饭菟肩,因复渡 滹沱河 至 信都。刘秀 称帝后,诏赐 异 以珍宝衣服钱帛,曰:“仓卒 无蔞亭 豆粥,虖沱河 麦饭,厚意久不报。”后因称粥或麦饭为“滹沱饭”或“滹沱麦饭”。宋 陶穀《清异录·馔羞》:“光武 在 滹沱 有 公孙 豆粥之荐。至今西北州县有号粥为‘滹沱饭’者。”宋 范成大《初四日东郊观麦苗》诗:“相将饱喫 滹沱 饭,来听林间快活啼。”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五·侑食乐章》:“
    • 3.
      鹄形鸟面释义:指饥疲瘦削的样子。
    • 4.
      鹄面鸠形释义:⒈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⒉指枯樵瘦削的人。

饥疲(jip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饥疲是什么意思 饥疲读音 怎么读 饥疲,拼音是jī pí,饥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饥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