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愿 [shì yuàn]
1. 立誓时表示的心愿。
英[unyielding desire;]
誓愿 引证解释
⒈ 誓言和心愿。
引《法华经·方便品》:“舍利弗 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玉姐 説:‘你指着圣贤爷説了誓愿。’”
王西彦 《病人》:“远在国外的时候,那时还很年轻,我就对自己发过誓愿--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做一个勇敢有为的人。”
国语词典
誓愿 [shì yuàn]
⒈ 立誓发愿,以示决心。
引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宏宣誓愿,大振沉黎。」
⒉ 盟誓时所立下的心愿。
引《西游记·第二九回》:「那金甲神人来讨誓愿,喝我醒来,却是南柯一梦。」
誓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牀坦腹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郄太傅 在 京口,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郄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郄 曰:‘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牀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 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因嫁女与焉。”按,《晋书·王羲之传》述此事,作“惟一人在东牀坦腹食”。后因以“东牀坦腹”代指女婿。《隋唐演义》第六回:“我是 李 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牀坦腹,但我家小姐……誓愿嫁一个善武能文、足智多谋的奇男子。”
- 2.
四弘释义:见“四弘誓愿”。
- 3.
四弘誓愿释义:佛教语。谓习大乘求菩萨果者所立的四种大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尽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亦省作“四弘”。
- 4.
回向文释义:佛教语。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
- 5.
大愿力释义:佛、菩萨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誓愿力。
- 6.
开雕释义:开始刊刻(书版)。 清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汲古阁》:“﹝ 毛子晋 ﹞遂于是年誓愿开雕,每年订証经史各一部。”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我所得的《小学大全》,却是 光绪 二十二年开雕,二十五年刊竣。”
- 7.
悲愿释义:佛教语。 指慈悲的誓愿。
- 8.
愿力释义:⒈佛教语。 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⒉泛指意愿之力。
- 9.
愿船释义:佛教语。谓菩萨的誓愿,欲尽度众生于彼岸,故以船喻。
- 10.
本誓释义:根本的誓愿。
- 11.
白莲社释义:⒈东晋释慧远于庐山东林寺,同慧永、慧持和刘遗民、雷次宗等结社精修念佛三昧,誓愿往生西方净土,又掘池植白莲,称白莲社。见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⒉唐白居易仿慧远故事,在香山修净土的场所。
- 12.
誓念释义:誓愿和信念。
- 13.
誓愿力释义:”誓愿力“是一句佛教术语,指果得之功德力。
- 14.
誓死释义:立下誓愿,表示至死不变:誓死保卫祖国。
- 15.
订证释义:订正、考证。 宋 楼钥《<止斋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序》:“公是 刘先生 敞 权衡《意林》等书,订证尤详。”明 陈士贤《<七修类稿>序》:“其究心良亦勤矣,詎不足以辅翼经史、订证事理耶?”清 黎士宏《<仁恕堂笔记>后记》:“靖逆侯 张公 曾分书千餘卷,又多所残缺,故篇中率皆凭臆之谈,殊少订证。”清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汲古阁》:“﹝ 毛子晋 ﹞遂于是年誓愿开雕,每年订证经史各一部,其餘各种书籍,亦由此而成焉。”
- 16.
踊塔释义:亦作“踊塔”。佛教语。指 多宝塔 的涌现。据说古代东方 宝净国 有佛曰 多宝如来,曾作大誓愿云,灭度之后,十方国有说《法华经》处,彼之塔庙必涌现其前,以为证明。见《法华经·见宝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