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严霜夏零释义:零:凋零。由于受寒霜摧残,夏季的草木都凋零了。比喻无道的君王恣意暴虐。
- 2.
冒寒释义:⒈冒着寒冷。⒉着凉,受寒。
- 3.
冻寒释义:挨冻受寒。
- 4.
分水散释义:是一种药名,主治感受暑湿,脾胃不和,伤水受寒,水泄腹痛,恶心作呕。
- 5.
分燠嘘寒释义:呵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 形容对人十分热情、关心。
- 6.
南枝北枝释义: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 7.
嘘寒问暖释义: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十分关切(嘘寒:呵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
- 8.
失枕释义:病名。又名失颈、落枕。多因睡卧姿势不当,或颈部当风受寒,或外伤引起。症见颈部酸痛不适,俯仰转动不灵;重者疼痛延及患侧肩背及上肢,头向一侧歪斜,并有患侧颈部压痛。
- 9.
寒冻释义:⒈严寒冰冻。《史记·秦始皇本纪》:“是月寒冻,有死者。”唐 元稹《告赠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截长补败,以御寒冻;质价市米,以给脯旦。”明 唐顺之《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至在 天津 时,值仓粟空,又寒冻,餉道阻,军无所食。”沙汀《一个秋天的晚上》:“一阵的细雨,一阵的出山风,再加上昏夜,以及这山岳地带秋天例有的寒冻,市面上已经没一点活气了。”⒉受寒挨冻。《新唐书·钱徽传》:“时大雨雪,士寒冻,徽 先冬颁衣絮,士乃大悦。”
- 10.
寒嗽释义:因受寒而咳嗽。
- 11.
寒慄释义:⒈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抖。《素问·疟论》:“疟之始发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宋 苏轼《与李公择书》:“子由 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懔,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王 出水寒慄,求火燎之。”梁斌《播火记》十:“冯老兰 一说,珍儿 脸上腾地红起来,心上不由得寒栗。”⒉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小疙瘩。俗称鸡皮疙瘩。唐 韦应物《凌雾行》:“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慄。”明 瞿佑《剪灯新话·牡丹灯记》:“生见之,毛髮尽竖,寒栗遍体,奔走出寺,不敢回顾。”巴金《灭
- 12.
寒栗子释义: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疙瘩。
- 13.
寒疾释义:指因感受寒邪所致的疾病。 《左传·昭公元年》:“阴淫寒疾,阳淫热疾。”《孟子·公孙丑下》:“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宋史·岳飞传》:“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清 刘大櫆《方桤林墓表》:“安人於其时有寒疾。”
- 14.
寒肤释义:指因受寒冻而挛缩的皮肤。
- 15.
捂春晾秋释义:春季回暖不稳,变化无常,衣服要迟点脱,以防受寒;而秋季添衣服要晚点,以增强人们对寒冷的抵抗能力。
- 16.
春温释义:⒈⒉伏气温病的一种。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⒊新感温病的一种。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增补评注温病条辨》卷一:冬春感风热之邪而病者,病于春者,亦曰春温。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 17.
水气释义:⒈古代哲学概念。 指五行中水的精气。⒉指云气;水上的雾气。⒊中医称寒水之气。谓人体之水气因受寒而凝滞不化。⒋指水肿。
- 18.
沾寒释义:被淋湿而受寒。
- 19.
温中释义:中医学名词。温暖脾胃的一种疗法。适应于脾胃受寒,而致腹中冷痛,大便稀薄等症。
- 20.
玉粟释义:⒈指舍利子。⒉粟的美称。⒊指罂粟花。⒋形容皮肤因受寒呈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