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邦 外邦的意思
wàibāng

外邦

简体外邦
繁体
拼音wài bāng
注音ㄨㄞˋ ㄅ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bāng, ◎ 国。【组词】: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基本含义

外邦指的是其他国家或地区,与本国相对而言。

外邦的意思

外邦 [wài bāng]

1. 外国。

[foreign countries;]

外邦 引证解释

⒈ 指地方州郡。

宋 曾巩 《襄州谢到任表》:“备名儒馆,十有三年,然而三易外邦,五回星岁。”

⒉ 古代诸侯国称本国以外的邦国,或泛指中原地区以外四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今所在地下得玉肫金狗之类,此皆古者以赂外邦之奇货也。见 郭璞 《穆天子传》注。”
按,《穆天子传》卷二“黄金之鹿,白银之麕” 郭璞 注:“今所在地中得玉肫金狗之类,此皆古者以赂夷狄之奇货也。”

⒊ 指外国。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国家气运所关、所虑,一蹶不振,从此为外邦所轻。”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你为着一个异种外邦的女人,就连家庭也不顾了,亏得你平常还那样孝顺。”


外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居陋释义:居处僻陋。旧多指居于外邦。语本《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征题敬赋》诗:“居陋自开新学派,待终犹保旧衣冠。”
    • 2.
      布治释义:⒈普遍治理。《书·禹贡》“禹 敷土”孔 传:“洪水汎溢,禹 布治九州之土。”⒉颁布政令或法典。《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郑玄 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万民观焉。”孙诒让 正义:“大宰於 周 正月朔日始宣布治典於畿外邦国、畿内都鄙。”⒊谓施政。明 高启《三贤堂》诗:“至今郡中人,犹想布治年。”
    • 3.
      归正人释义:宋 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朱子语类》卷一一一:“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 蕃 而復归中原,盖自邪而转於正也。”宋 叶适《上殿札子》:“陛下感念家祸,始初嗣位,葺 两淮,理 荆 襄,慰绥 蜀道,安集归正人。”《宋史·孝宗纪三》:“﹝ 淳熙 七年四月﹞辛卯,再免沿边归正人请占官田赋役三年。”
    • 4.
      归正释义:⒈回到正道。 ⒉宋代称陷于外邦者返回本朝为归正。
    • 5.
      迍厄释义:亦作“迍阨”。灾难;挫折。《北齐书·杨愔传》:“频遭迍厄,冒履艰危。”唐 皇甫□《原化记·韦氏》:“其姊号哭,话其迍厄,颜色痿瘁。”《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高弼 言於 垂(慕容垂)曰:‘大王凭祖宗积累之资,负英杰高世之略,遭值迍阨,栖集外邦。’”
    • 6.
      邱坛释义:在圣经中指的是以色列的上帝默示之外的一种献祭场所,可以说是属魔鬼的,因为他们外邦人敬拜的是假神。
外邦是什么意思 外邦读音 怎么读 外邦,拼音是wài bāng,外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外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