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焰口 焰口的意思
yànkou

焰口

简体焰口
繁体
拼音yàn kou
注音ㄧㄢˋ ㄎㄡ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àn,(1) 火光。【组词】:光焰。(2) 火苗。【组词】:火焰。烈焰。气焰。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基本含义

指火焰的出口或炉火的口子。

焰口的意思

焰口 [yàn kou]

1. 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

[hunger ghosts spitting fire;]

焰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燄口”。参阅《焰口施食仪》。

《救拔焰口饿鬼经》:“﹝ 阿难 ﹞即於其夜三更已后,见一饿鬼,名曰 焰口。其形丑陋,身体枯瘦,口中火然,咽如针锋,头髮蓬乱,爪牙长利,甚可怖畏。”
后因以“焰口”指称饿鬼。佛事中有“放焰口”或省称“焰口”,即是施食于饿鬼的仪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请法师更衣登坛、做施食功德。[设燄口、结高坛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中元》:“街巷搭苫高臺,鬼王棚座,看演经文,施放燄口,以济孤魂。”


国语词典

焰口 [yàn kou]

⒈ 一种佛教修行仪式。焰口本是一饿鬼名,源于唐代翻译的密教典籍。据说一次夜里,阿难正在修行时看到口吐火焰的饿鬼焰口,为免自己堕入饿鬼道,及使诸饿鬼解除痛苦,向佛陀请示。佛陀说出此种施食的方法。后人称向饿鬼施食的仪式为「焰口」。有关焰口的仪式,由于传承不一,相互径庭。


焰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施食释义:⒈施舍食物。唐 于鹄《温泉僧房》诗:“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山村无施食,盥洗亦安禪。”唐 白居易《观游鱼》诗:“绕池閒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鉤。”⒉佛教仪式。阿难 在静室中修习禅定,焰口 鬼王告 阿难 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於明日普施鬼神,以 摩竭陀国 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阿难 问佛,佛为其说此施食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施食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
    • 2.
      毗卢帽释义:亦称“毗罗帽”。亦称“毘卢帽”。放焰口时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种绣有 毗卢 佛像的帽子。亦泛称僧帽。
    • 3.
      焰口释义: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和尚做法事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
    • 4.
      焰口经释义:泛指向饿鬼施食时所诵的经文。有《焰口饿鬼经》、《焰口仪轨经》、《焰口施食仪》等。
    • 5.
      盂兰盆会释义: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有斋僧、拜忏、放焰口等活动。[盂兰盆,梵ullambana]
    • 6.
      红钱释义:⒈旧时在新疆通用的铜币普尔钱的俗称。因系红铜所铸,故称。⒉染红了的铜钱。旧时和尚放焰口超度亡魂,把红钱和其他祭品一齐撒向台下,任人拾取。
    • 7.
      蒙山施食释义:蒙山施食是蒙山产甘露,清洌甜美。宋代不动上师居住在四川蒙山修道,时称甘露大师。夫蒙山施食者,乃是甘露大师为了普济幽灵,集《瑜伽焰口经》及密宗诸部编辑而成。
    • 8.
      设焰口释义:即放焰口。佛教谓和尚作佛事向地狱中的饿鬼施食。
    • 9.
      面然释义:即焰口。佛经中的饿鬼名。其形枯廋,咽细如针,口吐火焰,面上火然,故称。佛典相传为 观音 的化身。

焰口(yank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焰口是什么意思 焰口读音 怎么读 焰口,拼音是yàn kou,焰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焰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