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 [lóng shǒu]
1. 龙的头。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首或龙头。山名。在陕西省·长安县北。一名龙首原。投壶术语。箭入壶中而倚竿,箭首正向自己者称龙首。见宋·司马光《投壶新格·龙首》。
龙首 引证解释
⒈ 龙的头。
引《仪礼·乡射礼》:“楅长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龙首,其中虵交。”
郑玄 注:“两端为龙首,中央为蛇身相交也。”
《淮南子·要略》:“今画龙首,观者不知其何兽也,具其形则不疑矣。”
《后汉书·礼仪志下》:“载饰以盖,龙首鱼尾,华布墙,纁上周,交络前后,云气画帷裳。”
⒉ 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首或龙头。
引唐 冯贽 《云仙杂记·虮肝龙首》:“蟣肝之奉何堪,龙首之攀可望。”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叶道卿 尝带贴职知 秀州,时状元 宋公序,及同榜 郑天休,已修起居注。 道卿 有诗寄二公曰:‘相先一龙首,对立两螭头。’世称为警句。”
宋 文天祥 《为或人赋》:“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 江 东。”
⒊ 投壶术语。箭入壶中而倚竿,箭首正向自己者称龙首。见 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龙首》。
⒋ 山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北。一名 龙首原。萧何 营 未央宫 于此。
引汉 张衡 《西京赋》:“疏 龙首 以抗殿,状巍峩以岌嶪。”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规 龙首,抚 未央。”
李贤 注:“龙首,山名, 萧何 於其上作 未央宫。”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拂旦鸡鸣仙衞陈,凭高 龙首 帝城春。”
国语词典
龙首 [lóng shǒu]
⒈ 龙的头部。
引《续汉书志·第六·礼仪志下》:「载饰以盖,龙首鱼尾,华布墙,?上周,交络前后,云气画帷裳。」
⒉ 状元。
引《称谓录·卷二四》:「宋朝状元入相者,吕蒙正、王曾、李迪、宋庠,石扬休诗云:『皇朝四十三龙首,身列黄扉止四人。』」
龙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宝辇释义:旧时皇帝坐的用多种宝物装饰的车。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徽宗 南幸还京,服栗玉并桃冠、白玉簪、赭红羽衣,乘七宝輦。”《宋史·舆服志一》:“又有七宝輦,隆兴 二年,为 德寿宫 所製也。高五十一寸,阔二十七寸,深三十六寸。比附大輦、平輦制度为之。上施顶轮、耀叶、角龙、顶龙、滴子、鐸子、结穗毬。下施梅红丝裙网,加缀七宝。中设香木御座,引手为转身龙,靠背为龙首,靠枰子织以红黄藤。舁以长竿……,竿为螭首,金涂银饰焉。”
- 2.
大忽雷释义:唐 代弹拨乐器。其形制为龙首,长柄、无品,梨形音箱,蒙蟒皮,两轴,两弦,有马。
- 3.
审听释义:⒈细听。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审听高居,载怀祗惧。”宋 洪迈《夷坚志补·鬼国母》:“渐次闻人哭声,审听之,盖其妻子与姻戚也。”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二》:“王者之道犹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忳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⒉指听讼、审案。明 归有光《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所获之盗未必尽真,而或被株连之害;所偿之罪未必尽当,而或罹罗织之寃。盖一时有司之审听或有未明,而日久民间之公论未尝不在也。”
- 4.
带剑释义:⒈佩剑。《韩非子·入奸》:“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史记·秦本纪》:“简公 六年,令吏初带剑。”唐 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诗:“读书復骑射,带剑游 淮阴。”⒉佩带的剑。《东观汉记·虞延传》:“赐 延 钱及带剑佩刀。”⒊投壶的一种招数。把箭投插入壶耳中。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投壶之礼,近世愈精。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今则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王利器 集解引 司马光《投壶格》:“倚竿,箭斜倚壶口中,带剑,贯耳不至地者。”
- 5.
方繖释义:伞的一种,形方,故称。古代用作仪仗。宋 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方伞》:“《宋朝会要》曰:‘古张帛避雨之制,今有方繖大繖。’则是繖之制,始於古张帛也。”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殿中省排列官一名,扇二,方繖一。”《清会典图录·舆卫·方伞》:“方繖,缎殊红紫二色,皆方五尺,不施绣纹,四角出铜龙首,垂五采流苏,直柄,顶及柄尺寸,俱如九龙曲盖之制。”
- 6.
河西走廊释义:在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龙首山以南,乌鞘(shāo)岭以西。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100—200千米,因位于黄河以西,故名。平均海拔1 400米左右,其中绿洲断续分布,自古是通往新疆及中亚的要道。
- 7.
泓澄释义:⒈见“泓澄”。 ⒉亦作“泓澂”。水深而清。晋 左思《吴都赋》:“泓澄奫潫,澒溶沅瀁。”南朝 梁简文帝《玩汉水》诗:“杂色 崑崙 水,泓澄 龙首渠。”宋 林逋《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元 刘壎《隐居通议·地理》:“江西 龙兴 市心,有一方池临街,緑水泓澂,名曰 洗马池。”⒊指清澈的水。宋 王禹偁《与方演寺丞觅盆池》诗:“涵星冰月无池沼,请致泓澄数斛盆。”
- 8.
犹龙释义:⒈谓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语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去,谓弟子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唐黄滔《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王者以御彼万国,居于九重。既体天而立制,遂如首以犹龙。”宋陆游《读<老子传>》诗:“但説周公曾入梦,寧於老子叹犹龙。”⒉指老子。⒊称有道之士。
- 9.
猪龙释义:⒈龙首的猪。指 安禄山。宋 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 唐玄宗 ﹞尝与(安禄山)夜燕,禄山 醉卧,化为一猪而龙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猪龙,无能为。’终不杀,卒乱中国。”宋 范成大《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阿瞒 虚读相书来。”一本作“猪龙”。⒉宋 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又尝与夜燕,禄山 醉卧,化为一猪而龙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猪龙,无能为。’终不杀,卒乱中国。”一本作“猪龙”。后即用以代指 安禄山。宋 范成大《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阿瞒 虚读相书来
- 10.
玄武门释义:⒈唐 长安 太极宫(又名 西内,即 隋 之 大兴宫)北面正门。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旧城北。唐 初“玄武门之变”发生于此。《新唐书·太宗纪》:“﹝ 武德 ﹞九年六月,太宗 以兵入 玄武门,杀太子 建武 及 齐王 元吉。高祖 大惊,乃以 太宗 为皇太子。”⒉唐 长安 大明宫(又称东内)北面正门。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旧城北 龙首原 上。唐 几次宫廷政变发生于此。《新唐书·玄宗纪》:“﹝ 玄宗 ﹞乃夜率 幽求 等入苑中,福顺、仙鳧 以万骑兵攻 玄武门 ……梓宫宿卫兵皆应之,遂诛 韦氏。”
- 11.
疑骇释义:疑惧;惊骇。《北史·齐纪中·文宣帝》:“武定 五年,神武 崩,犹祕凶事,众情疑骇。”宋 曾巩《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臣既到任,属所部之内,寇孽遗类,往往尚聚山谷。居人未寧,远近疑骇。”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土木之祸咎徵》:“其年三月,进士传臚,适状元 彭时 以假寐不至,殿廷相顾疑骇,谓龙首忽失,是何祥也?”
- 12.
耄老释义:老年;老年人。 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閔耄老之逢辜,怜縗絰之服事。”宋 叶适《读王德甫文卷因送省试》诗:“昔夸新龙首,伏 吕 较早晏;又推旧 菑川,耄老终佐 汉。”明 方孝孺《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恆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秋。”
- 13.
金銮坡释义:山坡名。宋 钱易《南部新书》乙:“金鑾殿 始于 金鑾坡,至 朱梁 始改为 金鑾殿 焉。”《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苍猝召翰林学士 郑絪、卫次公 等至 金鑾殿”胡三省 注引 宋 程大昌《雍录》曰:“金鑾坡 者,龙首山 之支陇,隐起平地而坡陁靡迤者也。其上有殿,名曰 金鑾殿。殿旁有坡,名曰 金鑾坡。”
- 14.
黄麾释义:古代天子或大臣所乘车舆的装饰品。《东观汉记·班超传》:“建初 八年,称 超 为将兵长使,假鼓吹黄麾。”唐 沉佺期《上之回》诗:“黄麾摇昼日,青幰曳松风。”明 王圻《三才图会·仪制三·黄麾》:“《通典》曰:黄帝 振兵,设五旗五麾,则黄麾製自 有熊 始也。汉 卤簿有前后黄麾。《开元礼义纂》,唐太宗 法 夏后 之前制,取中方之正色,故制大麾色黄。宋 制以絳帛为之如旛,错綵成黄麾篆字,下绣交龙及云日,朱漆竿,金龙首,上垂朱丝,小盖四角垂佩,末有横板作碾玉文,元 制同,今制亦同,宋 但盖用朱丝,黄麾字楷书用金,下二
- 15.
龙首释义:⒈龙的头。⒉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首或龙头。⒊投壶术语。箭入壶中而倚竿,箭首正向自己者称龙首。见宋司马光《投壶新格·龙首》。⒋山名。在陕西省长安县北。一名龙首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