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槁 [kū gǎo]
1. 草木干枯;枯萎。
例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淮南子·原道训》
英[ withered; ]
2. 面容憔悴。
例形容枯槁。——《楚辞·渔父》
英[ haggard; ]
枯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枯槀”。亦作“枯稿”。
⒉ 草木枯萎。
引《老子》:“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易纬通卦验》卷下:“灾则泽涸,物枯槁不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宣王庙树》:“兗州 曲阜县 文宣庙 门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稿已久。”
宋 梅尧臣 《暮雪》诗:“草木一变妍,枯槁忘其真。”
陈毅 《题西山红叶》诗:“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⒊ 指枯萎的草木。
引《文子·上仁》:“是以羣生以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
《汉书·礼乐志》:“枯槀復产,乃成厥命。”
颜师古 注:“枯槀,谓草木经冬零落者也。”
宋 黄庭坚 《次韵文少微判官祈雨有感》:“从此滂沲遍枯槁,爱民天子似 仁宗。”
元 萨都剌 《早发黄河即事》诗:“凄风振枯槁,短髮凉颼颼。”
⒋ 消瘦,憔悴。
引《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形容枯槁,面目犂黑。”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踰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宋 陆游 《悲秋》诗之一:“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长饥一老僧。”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你道奴家如今形容枯槁,鬢髮蓬鬆,全不似当初的容貌。”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已枯槁了多少年辰,我诀别了我的青春。”
⒌ 干涸,枯绝。
引汉 贾谊 《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
唐 李白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 夜郎 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卿久居荒土,得被漏泉之泽,涵濡浸渍久矣,不自枯槁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此宝形虽两颗,气实相联。彼此相逐,纔是活物,可以长久。若拆开两处,用不多时,就枯槁无用。”
⒍ 谓穷困潦倒。
引《庄子·天下》:“虽然, 墨子 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一:“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窃念古之烈士……虽裘葛不完,糲糠几废,亦未尝造謁有位,祈望恩奬。顾血气心膂岂异於人哉?且非乐枯槁饿贱而恶荣利也。”
金 元好问 《戏题新居二十韵》:“胸中广厦千万间,天地一身无着处。北来衣冠日枯槀,十九桃符傍门户。”
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苦不合时宜,身名坐枯槁。”
⒎ 谓安贫之心。
引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名山志》:“枕岩潄流者,乏於大志,故保其枯槁。”
⒏ 谓诗的某些风格。指苦寒悲凉。
引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孟郊 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
⒐ 谓诗的某些风格。指朴素恬淡。
引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陶渊明、韦苏州 之诗,寂寞枯槀,如丛兰幽桂,宜于山林而不可置於朝廷之上。”
⒑ 指书法气脉不畅之弊。
引唐 窦臮 《述书赋》:“枯槁:欲北还南,气脉断絶。”
国语词典
枯槁 [kū gǎo]
⒈ 干枯、干燥。
引《诗经·大雅·召旻》汉·郑玄·笺:「天下之人,如旱岁之草,皆枯槁无润泽。」
唐·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⒉ 形容憔悴。
引《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近顦顇
反丰满
枯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蜕释义:⒈道教称人升仙后留下的遗体。 实即干尸。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至于仙蜕,余在 武夷,见其二齿、髮、手指,宛然如故,但枯槁耳。”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白云观》:“白云观,亦 元 时旧名。真人既逝之明年,其徒 清和 尹宗师 于观内搆 处顺堂,置幽宫以藏仙蜕。”⒉引申谓仙人的遗物。
- 2.
冰天释义:指极北苦寒之地或极高甚寒之处。《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文軫薄 桂海,声教烛冰天。”李善 注:“《淮南子》曰:‘八紘,北方曰积冰。’高诱 曰:北方寒冰所积,因以为名积冰也。”清 谭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怀》诗之四:“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鍊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郭沫若《凤凰涅槃·序曲》:“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鲁迅《野草·死火》:“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
- 3.
出服释义:⒈谓居丧到期,除去丧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裴政 出服,问讯 武帝,贬瘦枯槁,涕泗滂沱。”⒉在五服之外。指血亲关系已出五代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我道:‘是老十房的,到了侄儿这一辈,刚刚出服。’”参见“五服”。
- 4.
化源释义:⒈教化的本源。 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昭室化源,发扬大号。”唐 李翱《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岂不欲发明化源,抑絶小道。”《旧唐书·李绛传》:“陛下思广天聪,亲览国史,垂意精颐,鉴於化源,实天下幸甚。”⒉指掌教化之位。《旧唐书·李渤传》:“若言不行,计不从,顺奉身速退,不宜尸素於化源。”⒊中医学指六气的生化之源。《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炙甘草汤方”集解引 张璐 曰:“津液枯槁之人,宜预防二便秘濇之虞,麦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医宗金鉴
- 5.
女嬃释义:⒈亦作“女须”。屈原 之姐。《楚辞·离骚》:“女嬃 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王逸 注:“女嬃,屈原 姊也。”郭沫若《女神·湘累》:“﹝ 屈原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姐 女须 扶持之。”⒉后以为姊的代称。宋 姜夔《探春慢》词序:“予自孩幼从先人宦於古 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復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 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宋 姜夔《浣溪纱》词序:“予女须家 沔 之 山阳,左 白湖,右 云梦。”清 黄遵宪《送女弟》诗:“粥粥扰群雌,申申詈女嬃。”
- 6.
宿名释义:⒈谋取名誉。《庄子·徐无鬼》:“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俞樾《诸子平议·庄子三》:“宿读为缩,《国语·楚语》:‘缩於财用则匱。’《战国策·秦策》:‘缩剑将自诛。’韦昭、高诱 注并曰:‘缩,取也。’枯槁之士缩名,犹言取名也。《释文》曰:‘宿,积久也。’於义未安。”⒉素来的名望;久已享有的名望。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桓 常侍,闻人道 深公 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説之。’”《宋史·王旦传》:“初,祐 以宿名久掌书命,旦 不十年继其任,时论美之。”⒊素有名
- 7.
小别释义:暂别。 唐 卢照邻《释疾文·命曰》:“伯阳 欣然见予曰:‘昇之 来何迟!何故疲惫之如是?何故枯槁之若兹?吾适以尔小别,今将千二百期。’”宋 孙惟信《清平乐》词:“小别殷勤留不住,恨满飞花落絮。”清 宋琬《金公子挽诗》:“千年小别须臾事,无那高堂永夜悲。”郁达夫《送媟如归有怀担风先生》诗:“相逢才几日,小别又今宵。”
- 8.
形如枯槁释义:枯槁,草木枯萎。形为面容。形容面容憔悴,瘦瘠。
- 9.
形容枯槁释义:枯槁:枯萎,枯干。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
- 10.
悴槁释义:犹枯槁。
- 11.
春日释义:⒈春天;春季。 《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汉 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唐 寒山《诗》之六十:“洛阳 多女儿,春日逞华丽。”管桦《故乡》:“我被这春日的太阳晒得发热。”⒉春天的太阳。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虽壅之以黑坟,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晋书·乐志下》:“仁配春日,威踰秋霜。”唐 杜牧《商山麻涧》诗:“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塒春日斜。”⒊立春之日。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
- 12.
枯伤释义:枯槁凋残。
- 13.
枯凋释义:枯槁凋零。唐 孟郊《送李翱习之》诗:“执手復执手,唯道无枯凋。”《花城》1981年第1期:“几十头各种颜色的奶牛,正安闲地寻觅着还未枯凋的青草。”
- 14.
枯干释义:干枯;枯槁:河流枯干。
- 15.
枯松释义:⒈枯槁的老松。 ⒉形容遒劲有力如老松。
- 16.
枯株释义:枯槁的根株。
- 17.
枯槀释义:见“枯槁”。
- 18.
枯槁释义:⒈(草木)干枯:禾苗枯槁。 ⒉(面容)憔悴:形容枯槁。
- 19.
枯槁士释义:《庄子·徐无鬼》:“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成玄英 疏:“食杼衣褐,形容顦顇,留心寝宿,唯在声名也。”后以“枯槁士”谓隐逸之士。
- 20.
枯槁客释义:见“枯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