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zú jì]
1. 脚印。
例雪地上的足迹。
英[footprint; footmark; track; trace;]
足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足蹟”。
⒉ 脚印;行踪。
引《庄子·胠篋》:“足跡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
唐 韩愈 《送李翱》诗:“虽云有追送,足跡絶自兹。”
明 吴宽 《汤媪传》:“性更恬淡,贵富家未尝有足蹟。”
夏之栩 《片断的回忆》:“他们的足迹踏遍了 沙滩 周围的大街小巷。”
⒊ 足可追踪。见“足跡”。
引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汉武帝 《秋风辞》,足跡骚人。”
国语词典
足迹 [zú jì]
⒈ 脚踏过的痕迹。
例如:「雪地上留下人们的足迹。」
近脚迹 脚印 行踪
⒉ 行踪所到的地方。
引《庄子·胠箧》:「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
汉·桓宽《盐铁论·诛秦》:「立帝号,朝四夷,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
足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郭之迹释义:谓鞋破底穿,足迹印地。形容穷困潦倒。
- 2.
书问释义:书信;音问。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於门藩,书问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
- 3.
人迹释义:人的足迹:人迹罕至。
- 4.
仙凫释义:⒈《后汉书·方术传·王乔》:“王乔 者,河 东人也。显宗 世,为 叶 令。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常以“仙鳧”作为履的典实。唐 段成式《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诗:“掷履仙鳧起,撦衣蝴蝶飘。”唐 姚月华《制履赠杨达》诗:“金刀翦紫羢,与郎作轻履。愿化双仙鳧,飞来入闺里。”唐 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诗:“仙鳧能作伴,罗袜共凌波。”⒉比喻足迹、行踪
- 5.
余躅释义:留下的足迹。比喻先人制订的法规。
- 6.
农步释义:神农氏 的足迹。指 神农氏 教民稼穑事。
- 7.
凤屧释义:即凤鞋。借指美女的足迹。
- 8.
前武释义:前人的足迹。喻前人的典范。
- 9.
吸饮释义:本指用嘴吸进液汁。引申指汲取,吸收。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序》:“俾 康有为 肆其雄心,纵其足迹,穷其目力,供其广长之舌,大饕餮而吸饮焉。”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序》:“盖积 中国 羲、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 及 汉、唐、宋、明 五千年之文明而尽吸饮之。”朱自清《旅路》:“春底旅路里所有的悦乐,我曾尽力用我浅量的心吸饮。悦乐到底干涸,我的力量也暗中流去。”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他是多么饥渴而且贪馋地吸饮于百花丛中,以酿制芬芳馥郁的数学蜜糖呵!”
- 10.
善行无辙迹释义:1、善于行走的人,不留下足迹或车辙。 形容具有高尚行为的人,不愿意人们对他有所觉察。2、会做事的人,做事不会伤害任何人,比喻做事比较完美。
- 11.
嗣武释义:犹言足迹相连。喻指接续他人的事业。
- 12.
处静息迹释义:息:停止;迹:足迹。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13.
屐齿释义:⒈屐底的齿。⒉指足迹;游踪。⒊指履声,脚步声。
- 14.
履痕释义:足迹。
- 15.
履綦释义:⒈足迹,踪影。 ⒉指鞋上的带子。
- 16.
履舃释义:⒈古代单底鞋称履,复底鞋称舃,故以“履舃”泛称鞋。⒉借指脚或足迹。⒊敬称。犹足下。常用于书信。
- 17.
履迹释义:⒈见“履迹”。⒉亦作“履跡”。谓踏着前人的足迹。指承袭祖业。⒊足迹。⒋事迹。
- 18.
山山水水释义: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泛指广袤辽阔的大地。《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二十几年来,他(朱德)的足迹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 19.
巨迹释义:⒈亦作“巨蹟”。神话传说中的巨人足迹。事见《史记·周本纪》:“姜原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説,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子即周始祖后稷。⒉见“巨跡”。
- 20.
差足继武释义:差:较;稍微;尚。 武:足迹。继武:原意为足迹相连。比喻继续他人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