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行书 行书的意思
xíngshū

行书

简体行书
繁体行書
拼音xíng shū
注音ㄒㄧㄥˊ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字体,也指用行书写成的文章。

行书的意思

行书 [xíng shū]

1. 汉字字体,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running hand (in Chinese calligraphy); cursive suript;]

行书 引证解释

⒈ 写作文书。

《管子·问》:“官贱行书,身士,以家臣自代者几何人?”
尹知章 注:“其人居官乃贱,自行文书,身任士职,輒以家臣自代,亦须知其数也。”
《墨子·号令》:“挟私书,行请謁及为行书者,释守事而治私家事,卒民相盗家室、婴儿,皆断,无赦。”

⒉ 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汉字字体。

《晋书·谢安传》:“及总角,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张怀瓘书断上》:“案行书者, 后汉 潁川 刘德昇 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字学》:“隶书悖而行书作,行书狂而草书圣。”
巴金 《秋》四四:“对联是 何子贞 的行书。”

⒊ 八股文章的选集,所选大都是举人的作品。也称“行卷”。参见“行卷”。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自从那年到 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帐,共九十五本。”


国语词典

行书 [xíng shū]

⒈ 书体名。笔势和字形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比草书端庄,近于楷书,但笔势较流畅活泼。书体自由,讲究点画、结构和墨色的变化。


行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辟释义:⒈谓 夏、商、周 三代之刑法。 《左传·昭公六年》:“夏 有乱政,而作《禹刑》;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⒉泛称刑法。南朝 齐 谢朓《三日侍宴曲水应诏》诗:“九畴式叙,三辟载清。”⒊三王。晋 陆云《九愍·修身》:“仰 勋、华 之耿暉,咏三辟之遐音。”⒋指被征聘的隐士。南朝 梁 沉约《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巢 由 与 伊 旦 并流,三辟与四门共轨。”⒌多次征召。唐 秦系《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诗:“三辟草堂仍被褐,数行书札忽临门。”
    • 2.
      五体释义:⒈指《春秋》记述史事隐寓褒贬的五种手法。⒉指汉字五种字体。篆书、八分书、真书、行书、草书。⒊指汉字五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⒋指四肢及头。
    • 3.
      伯远帖释义:晋 王珣 尺牍,五行四十七字,行书。 此帖笔法峻拔刚断,意味高古,为 晋 人妙品。
    • 4.
      佉卢释义:⒈亦作“佉楼”。 佉卢蝨吒的省称。⒉借指横行书写的文字。
    • 5.
      佛窟释义: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 敦煌、龙门、云岗 等。《法苑珠林》卷十四:“昔佛灭后三百年中,北天竺 大阿罗汉 优婆质那,以神力加工匠,三百年中凿大石山安置佛窟。”郑振铎《西行书简·云岗》:“东部的大佛窟,全在眼前。”
    • 6.
      依约释义:⒈依据;沿袭。 《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唐 元稹《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明 梅鷟《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⒉仿佛;隐约。唐 刘兼《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宋 晏殊《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明 文徵明《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 7.
      八行书释义:旧时信纸大多用红线直分为八行,故称书信为八行书。 行(háng)。
    • 8.
      六体释义:⒈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 张怀瓘 有《六体论》。⒉指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唐 贾公彦 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参见“六书”。⒊《尚书》的六种文体。汉 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书》之体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训,曰誥,曰誓,曰命,是称六体。”@
    • 9.
      兰亭帖释义:又称《禊帖》、《兰亭集序帖》。著名的行书法帖。东晋 王羲之 书。穆帝 永和 九年,三月上巳,羲之 和 谢安、孙绰 等修禊于 山阴(今 浙江 绍兴)兰亭,临流赋诗,羲之 草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之。书法遒媚劲健,绝代更无,为 隋 唐 诸家师法。惜 唐 宋 两代,真本已亡。临摹本甚多,以 欧阳询 的“定武本”、褚遂良 的“神龙本”颇能近真。此外摹写翻刻者多至数十百,而善本鲜见。宋 王安石《用前韵寄蔡天启》:“谁珍 坛山 刻,共赏《兰亭帖》。”
    • 10.
      兰亭序释义: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法帖。东晋 穆帝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 与 谢安、孙绰 等四十一人,在 山阴(今 浙江 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并由 羲之 作序。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 时为 太宗 所得,推为 王 书代表,曾命 赵模 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 死,以真迹殉葬。存世 唐 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
    • 11.
      凝炼释义:⒈亦作“凝练”。 紧凑简练。叶圣陶《倪焕之》五:“里面墙上挂四条 吴昌硕 的行书屏条,生动而凝炼,整个地望去更比逐个逐个字看来得有味。”秦牧《艺海拾贝·南国盆景》:“盆景‘缩龙成寸’,小小一株树就给人以苍劲挺拔,老干虬枝的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者们采用了拔萃、凝炼的手法。”冯牧《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有时,他也会失于不够简洁和凝练。”⒉凝鍊:凝炼。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祭文》:“少年举笔,固以充沛为主,然不可不知凝鍊之法。”朱自清《短诗与长诗》:“短诗底效用原在‘描写一地的景色,一时的情调
    • 12.
      十体释义:⒈指十种文体。 唐 陆龟蒙《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明 杨慎《文赋列十体》:“分文之十体,各以四字尽之,可谓妙矣。”⒉指书法的十体。唐 张怀瓘 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⒊指书法的十体。唐 唐元度 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⒋指十种诗体。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
    • 13.
      名母释义:谓直呼母名。 《战国策·魏策三》:“宋 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 尧 舜,尧 舜 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 尧 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后用为谬妄的典实。清 黄宗羲《<明儒学案>原序》:“时风愈下,《兔园》称儒,实老生之变相;坊人诡计,借名母以行书。”
    • 14.
      字体释义:⒈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形体,如汉字手写的楷书、行书、草书,印刷的宋体、黑体。 ⒉书法的派别,如欧体、颜体。⒊字的形体:字体工整匀称。
    • 15.
      小注释义:直行书中夹在正文中的注解,字体小于正文,多为双行。
    • 16.
      小纂释义: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
    • 17.
      情罪释义:罪情。宋 岳飞《奏劾刘康年伪奏乞恩状》:“将 刘康年 妄行书填印纸情罪,明正朝典。”
    • 18.
      房行释义:房稿与行书的并称。行书为举人所作的八股文选本。
    • 19.
      擡头释义:⒈同“抬头”。举首,仰起头。⒉比喻受压制者得到伸展。⒊旧时书信、行文的一种格式。即涉及对方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另起一行书写,以表示尊敬。亦指书信、公文等行文抬头的地方。⒋在信件、票据或单据上写收件人或收款人的地方。
    • 20.
      救世释义:拯济世人;匡救世弊。 《左传·昭公六年》:“侨 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唐 韩愈《与卫中行书》:“至於汲汲於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巴金《探索与回忆·再谈探索》:“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

行书(xing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行书是什么意思 行书读音 怎么读 行书,拼音是xíng shū,行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行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