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典籍 典籍的意思
diǎn

典籍

简体典籍
繁体
拼音diǎn jí
注音ㄉ一ㄢˇ ㄐ一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iǎn,(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组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2) 标准,法则。【组词】:典章。典制。典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3) 指典礼。【组词】:盛典。大典。(4) 主持,主管。【例句】: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组词】:典卖。典押。典契。(6) 姓。

jí,(1) 书,书册。【组词】:古籍。书籍。经籍。典籍。(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组词】:籍贯。户籍。国籍。学籍。(3) 登记。【例句】:籍没(mò)。籍吏民。(4) 征收。【组词】:籍田。(5) 〔籍籍〕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基本含义

指经典的书籍,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著作。

典籍的意思

典籍 [diǎn jí]

1. 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亦泛指古今图书。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典籍 引证解释

⒈ 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

《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 孙伯黶,司 晋 之典籍,以为大政。”
《孟子·告子下》:“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赵岐 注:“典籍,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

⒉ 泛指古今图书。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光禄大夫 刘向 校中秘书,謁者 陈农,使使求遗书於天下,故典籍益博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开元 中,定四部目録,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此自 汉 以来,典籍之大数也。”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在典籍中无丛查考。”


国语词典

典籍 [diǎn jí]

⒈ 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图书。

《文选·孔安国·尚书序》:「乃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

图书

⒉ 职官名。负责掌理图书。清代于内阁中设此官。


典籍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图书释义:⒈图片和书刊,一般指书籍:图书目录。 图书资料。⒉指图章。
    • 2.
      文籍释义:文章典籍,泛指书籍。

典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国释义:⒈指 战国 时 秦、楚、燕、齐、韩、赵、魏 七国。《史记·苏秦列传》:“凡天下战国七。”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征,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二章:“春秋 则二百餘国,战国 为七国。”⒉指 汉景帝 时 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 七个诸侯国。因于公元前一四五年同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史记·袁盎晁错传列》:“吴 楚 七国果反,以诛 错 为名。”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太慰帅师,甫下 滎阳,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 2.
      上典释义:⒈最隆重的典礼。⒉指上世的典籍。
    • 3.
      上志释义:⒈指古代的典籍。 ⒉谓以前代贤人为楷模。
    • 4.
      上记释义:⒈古代典籍。⒉进呈奏记。
    • 5.
      世典释义:⒈世间的典籍。 ⒉佛家称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为世典。
    • 6.
      丘坟释义:⒈山陵之地。 参见“丘墟”。⒉坟墓。⒊传说中的古代典籍《九丘》《三坟》的简称。⒋坟墓。
    • 7.
      丘索释义:古代典籍《八索》《九丘》的并称。 亦泛指古籍。《宋书·礼志三》:“江夏王 义恭 表曰:……《丘》《索》著明者尚有遗炳。”元 耶律楚材《和裴子法见寄》诗:“琴书淡相对,尚未忘《丘》《索》。”明 汤显祖《紫箫记·出山》:“唐 宪宗皇帝 爱俺年少,送游太学,备观《丘》《索》之书,颇习干旄之舞。”
    • 8.
      九经百家释义:泛指古代典籍和各种学术流派。
    • 9.
      九经三史释义:泛指古代典籍。
    • 10.
      习读释义: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 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何休 注:“读谓经,传谓训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弘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 董遇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閒习读。”《太平广记》卷五三引 唐 谷神子《博异志·杨真伯》:“中秋夜习读次,可二更已来,忽有人扣学窗牖间,真伯 滛於典籍不知也。”
    • 11.
      书典释义:典籍。
    • 12.
      书传释义:⒈著作;典籍。⒉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如明刘三吾等撰有《书传会选》、胡广等撰有《书传大全》。⒊谓以文字书札传述;传递书信。
    • 13.
      书史释义:⒈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晋 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故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宋 文天祥《<集杜诗·萧资>序》:“閤门路铃 萧资,本书史也。”⒉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揆日粲书史,相都丽闻见。”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奇 对 对方 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
    • 14.
      书学释义:⒈犹典籍。⒉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⒊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
    • 15.
      云书释义:⒈称佛道的典籍。 ⒉篆字。篆字笔画如云,故称。
    • 16.
      云笈释义:⒈道教藏书的书箱。⒉宋张君房所撰道教著作《云笈七籤》的省称。亦泛指道教典籍。
    • 17.
      云签释义:道家的典籍。
    • 18.
      云篆释义:⒈道家符箓。 亦借指道家典籍。⒉指焚香时缭绕的烟气。⒊谓形如篆书的云。
    • 19.
      五典三坟释义:犹言三坟五典。 泛指古代典籍。
    • 20.
      五典释义:⒈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孔 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蔡沉 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⒉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传·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少吴、顓頊、高辛、唐、虞 之书,谓之五典。”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⒊泛指古代典籍。南朝 梁 萧纲《南郊颂》:“《五典》三

典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国释义:⒈指 战国 时 秦、楚、燕、齐、韩、赵、魏 七国。《史记·苏秦列传》:“凡天下战国七。”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征,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二章:“春秋 则二百餘国,战国 为七国。”⒉指 汉景帝 时 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 七个诸侯国。因于公元前一四五年同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史记·袁盎晁错传列》:“吴 楚 七国果反,以诛 错 为名。”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太慰帅师,甫下 滎阳,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 2.
      上典释义:⒈最隆重的典礼。⒉指上世的典籍。
    • 3.
      上志释义:⒈指古代的典籍。 ⒉谓以前代贤人为楷模。
    • 4.
      上记释义:⒈古代典籍。⒉进呈奏记。
    • 5.
      世典释义:⒈世间的典籍。 ⒉佛家称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为世典。
    • 6.
      丘坟释义:⒈山陵之地。 参见“丘墟”。⒉坟墓。⒊传说中的古代典籍《九丘》《三坟》的简称。⒋坟墓。
    • 7.
      丘索释义:古代典籍《八索》《九丘》的并称。 亦泛指古籍。《宋书·礼志三》:“江夏王 义恭 表曰:……《丘》《索》著明者尚有遗炳。”元 耶律楚材《和裴子法见寄》诗:“琴书淡相对,尚未忘《丘》《索》。”明 汤显祖《紫箫记·出山》:“唐 宪宗皇帝 爱俺年少,送游太学,备观《丘》《索》之书,颇习干旄之舞。”
    • 8.
      九经百家释义:泛指古代典籍和各种学术流派。
    • 9.
      九经三史释义:泛指古代典籍。
    • 10.
      习读释义: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 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何休 注:“读谓经,传谓训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弘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 董遇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閒习读。”《太平广记》卷五三引 唐 谷神子《博异志·杨真伯》:“中秋夜习读次,可二更已来,忽有人扣学窗牖间,真伯 滛於典籍不知也。”
    • 11.
      书典释义:典籍。
    • 12.
      书传释义:⒈著作;典籍。⒉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如明刘三吾等撰有《书传会选》、胡广等撰有《书传大全》。⒊谓以文字书札传述;传递书信。
    • 13.
      书史释义:⒈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晋 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故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宋 文天祥《<集杜诗·萧资>序》:“閤门路铃 萧资,本书史也。”⒉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揆日粲书史,相都丽闻见。”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奇 对 对方 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
    • 14.
      书学释义:⒈犹典籍。⒉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⒊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
    • 15.
      云书释义:⒈称佛道的典籍。 ⒉篆字。篆字笔画如云,故称。
    • 16.
      云笈释义:⒈道教藏书的书箱。⒉宋张君房所撰道教著作《云笈七籤》的省称。亦泛指道教典籍。
    • 17.
      云签释义:道家的典籍。
    • 18.
      云篆释义:⒈道家符箓。 亦借指道家典籍。⒉指焚香时缭绕的烟气。⒊谓形如篆书的云。
    • 19.
      五典三坟释义:犹言三坟五典。 泛指古代典籍。
    • 20.
      五典释义:⒈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孔 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蔡沉 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⒉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传·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少吴、顓頊、高辛、唐、虞 之书,谓之五典。”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⒊泛指古代典籍。南朝 梁 萧纲《南郊颂》:“《五典》三

典籍造句

1.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难免伪讹衍脱、附会误传,以致鲁鱼亥豕,所在多有。

2.援古证今,细细查过这本典籍之后,才知道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3.接触越多古代的典籍,越觉得古人的话十分发人深省呢!

4.我国典籍,浩如烟海,更仆难数。

5.秦始皇时期,嬴政实施暴政,焚书坑儒,毁坏了大量文学典籍

6.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难免偽讹衍脱、附会误传,以致鲁鱼亥豕,所在多有。

7.中国历史悠久,典籍浩繁。

8.我国的各种典籍浩如烟海。

典籍(dian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典籍是什么意思 典籍读音 怎么读 典籍,拼音是diǎn jí,典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典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