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表仪 表仪的意思
biǎo

表仪

简体表仪
繁体表儀
拼音biǎo yí
注音ㄅㄧㄠˇ 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ǎo,(1) 外部,外面,外貌。【组词】:表面。外表。仪表。表象。表层。表皮。(2) 显示。【组词】:表示。表态。表征。表达。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3)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组词】:表汗。(4)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组词】:表册。表格。表报。调查表。(5)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组词】:钟表。手表。怀表。(6)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组词】:电表。(7) 标志,榜样。【例句】:表率(shuài )。为(wéi )人师表。(8)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组词】:表亲。表兄弟。(9) 测量的标尺。【组词】:表尺。圭表(古代测日影的器具)。(10)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组词】:表章。诸葛亮《出师表》。(11) 树梢。【组词】:林表。

yí,(1) 人的外表或举动。【组词】: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组词】:仪式。仪仗。司仪。(3) 礼物。【组词】:贺仪。谢仪。(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组词】:仪器。(5) 法制,准则。【组词】: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基本含义

指外表看起来庄重、得体的样子。

表仪的意思

表仪 [biǎo yí]

1. 犹法度。

3. 表率,仪范。

表仪 引证解释

⒈ 犹法度。

《左传·文公六年》:“陈之艺极,引之表仪。”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立木以示人谓之表,又谓之仪……表仪与艺极义相近,皆所以喻法度也。”
《管子·明法解》:“明主者,一度量,立表仪,而坚守之。”
《荀子·成相》:“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⒉ 表率,仪范。

《鹖冠子·学问》:“天官者,表仪祥兆,下之应也。”
陆佃 解:“百官取揆,故曰表仪。”
唐 陆龟蒙 《幽居赋》:“荀勗 乃天下表仪, 裴秀 为朝端领袖。”


国语词典

表仪 [biǎo yí]

⒈ 表率仪范。

汉·贾谊《新书·卷八·官人》:「知足以为泉源,行足以为表仪。」


表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明景表尺释义:刻在中国明代天文仪器景表仪上的天文用尺。
    • 2.
      符采释义:⒈亦作“符彩”。 美玉的文理色彩。《文选·左思<蜀都赋>》:“其间则有虎珀丹青,江珠瑕英,金沙银砾,符采彪炳。”刘逵 注:“符采,玉之横文也。”《山海经·北山经》“曰 燕山,多婴石”晋 郭璞 注:“言石似玉有符彩婴带,所谓燕石者。”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琼瑶以符采剖判,三金以琦玩冶鑠。”⒉比喻人的外表仪容。唐 王勃《采莲赋》:“廼有贵子王孙,乘閒纵观,何平叔 之符彩,潘安仁 之藻翰。”宋 司马光《答河阳李夷白秘校书》:“以是得瞻见符采,承接餘论,其为幸已大。”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引 宋 雷简夫《上
    • 3.
      艺极释义:准则。 《左传·文公六年》:“陈之艺极,引之表仪。”杜预 注:“艺,準也;极,中也。”俞樾 曰:“极与艺同义,艺,準也,极,亦準也……极字即有準则之义,杜 分艺极为二义,失之。”见《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宋 叶适《任子》:“而今也子孙仕宦,不知艺极,骄侈无忌,自称世家。”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虏姓则得与至九命而不与握图籍,以示艺极。”
    • 4.
      表仪释义:⒈犹法度。 《左传·文公六年》:“陈之艺极,引之表仪。”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立木以示人谓之表,又谓之仪……表仪与艺极义相近,皆所以喻法度也。”《管子·明法解》:“明主者,一度量,立表仪,而坚守之。”《荀子·成相》:“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⒉表率,仪范。《鹖冠子·学问》:“天官者,表仪祥兆,下之应也。”陆佃 解:“百官取揆,故曰表仪。”唐 陆龟蒙《幽居赋》:“荀勗 乃天下表仪,裴秀 为朝端领袖。”

表仪(biao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表仪是什么意思 表仪读音 怎么读 表仪,拼音是biǎo yí,表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表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