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吞象 吞象的意思
tūnxiàng

吞象

简体吞象
繁体
拼音tūn xiàng
注音ㄊㄨㄣ ㄒ一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ūn,(1)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组词】: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 兼并,侵占。【例句】: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xiàng,(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组词】: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2) 形状,样子。【组词】: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基本含义

比喻能力极强,能够承担超出常人能力的任务。

吞象的意思

吞象 [tūn xiàng]

1. 比喻志气高。

3. 比喻贪婪狠毒。

吞象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志气高。

宋 刘宰 《次圣与小儿啖虎脯篇》诗:“弗説螺螄小,可以吞大象。”

⒉ 比喻贪婪狠毒。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曲:“吞象心肠,歹伎俩;穀中添粃屑,米内插粗糠。”


吞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修蛇释义:亦作“修虵”。 长蛇,大蛇。常比喻坏人。《汉书·扬雄传上》:“屨般首,带修蛇。”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铜头铁额,兴暴皇年;封豨修虵,行灾中国。”唐 李白《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诗:“修蛇横 洞庭,吞象临江岛。”参见“脩蛇”。
    • 2.
      灵蛇释义:⒈神异的蛇,有灵应的蛇。《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汉 王逸 注:“《山海经》云:南方有灵蛇,吞象,三年然后出其骨。”晋 干宝《搜神记》卷三:“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己之咎先人瑕。”刘师培《文说·宗骚篇》:“赤豹文貍备其用,灵蛇玉虺记其奇。”⒉指传说中衔珠报答 隋侯 的蛇。南朝 梁 沉约《梁鞞舞歌·明之君四》:“灵蛇及瑞羽,分素復衔丹。”唐 薛能《怀汾上旧居》诗:“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专拟害灵蛇。”唐 皎然《答裴集阳伯明》诗:“珠生驪龙頷,或生灵蛇口。”参见“灵蛇珠”。⒊指灵蛇之珠。珍奇的宝物。比喻
    • 3.
      脩蛇释义:长蛇;大蛇。《淮南子·本经训》:“逮至 尧 之时,十日竝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高诱 注:“脩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类。”
    • 4.
      蛇吞象释义:《山海经·海内南经》:“巴 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后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

吞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修蛇释义:亦作“修虵”。 长蛇,大蛇。常比喻坏人。《汉书·扬雄传上》:“屨般首,带修蛇。”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铜头铁额,兴暴皇年;封豨修虵,行灾中国。”唐 李白《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诗:“修蛇横 洞庭,吞象临江岛。”参见“脩蛇”。
    • 2.
      灵蛇释义:⒈神异的蛇,有灵应的蛇。《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汉 王逸 注:“《山海经》云:南方有灵蛇,吞象,三年然后出其骨。”晋 干宝《搜神记》卷三:“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己之咎先人瑕。”刘师培《文说·宗骚篇》:“赤豹文貍备其用,灵蛇玉虺记其奇。”⒉指传说中衔珠报答 隋侯 的蛇。南朝 梁 沉约《梁鞞舞歌·明之君四》:“灵蛇及瑞羽,分素復衔丹。”唐 薛能《怀汾上旧居》诗:“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专拟害灵蛇。”唐 皎然《答裴集阳伯明》诗:“珠生驪龙頷,或生灵蛇口。”参见“灵蛇珠”。⒊指灵蛇之珠。珍奇的宝物。比喻
    • 3.
      脩蛇释义:长蛇;大蛇。《淮南子·本经训》:“逮至 尧 之时,十日竝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高诱 注:“脩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类。”
    • 4.
      蛇吞象释义:《山海经·海内南经》:“巴 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后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

吞象造句

1.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的人最终结果是交不到好朋友。

2.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但仍未罢手,还在进一步行动,真是巴蛇吞象,人心不足啊!

3.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无常鼠戏猫。

4.小时候不是听老人讲巴蛇吞象的故事吗,这应该就是巴蛇一类的东西。

5.贪心不足,蛇吞象。你若一再得寸进尺,小心撑破肚皮!

6.这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吞象是什么意思 吞象读音 怎么读 吞象,拼音是tūn xiàng,吞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吞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