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重申 重申的意思
chóngshēn

重申

简体重申
繁体
拼音chóng shēn
注音ㄔㄨㄥˊ ㄕ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òng chóng,(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组词】: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2) 程度深。【组词】:重色。重病。重望。重创。(3) 价格高。【组词】:重价收买。(4) 数量多。【组词】: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5) 主要,要紧。【组词】: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组词】:重视。尊重。器重。隆重。(7) 言行不轻率。【组词】:慎重。自重。(1) 再。【组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3) 层。【组词】: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shēn,(1)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2) 用于记时。【例句】: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3) 陈述,说明。【组词】:申述。申斥。申辩。申冤。三令五申。申请。申报。(4) 重复,一再。【例句】:“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5)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6) 姓。

基本含义

再次强调或表达某一观点、意见或要求。

重申的意思

重申 [chóng shēn]

1. 再次申述。

重申前令。

[repeat;]

重申 引证解释

⒈ 再次申述。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帝嘉茂庸,重申前册,执五礼以正民,简八刑而罕用。”
《魏书·肃宗纪》:“秋七月庚午,重申杀牛之禁。”

如:重申组织纪律。


国语词典

重申 [chóng shēn]

⒈ 再一次申述表明。

如:「校长一再重申本校的校规,希望学生不要轻易触犯。」


重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释义: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两国同时发表。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将从台湾撤出全部军事人员。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是中国的大政方针。双方还表示将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
    • 2.
      申命释义:⒈重申教命;再命。 ⒉任命。⒊命令。⒋指发布命令。
    • 3.
      申复释义:谓重申诉而使之恢复。
    • 4.
      申约释义:⒈申明约令。⒉重申缔盟。
    • 5.
      蓝辛石井协定释义:1917年美国国务卿蓝辛和日本全权代表石井菊次郎间的外交换文。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享有“特殊利益”,两国政府重申在中国尊重“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1923年被废除。
    • 6.
      重申释义:再一次申述:重申我国的对外政策。
    • 7.
      阿曲释义:⒈阿谀随顺。唐 韩愈《答吕毉山人书》:“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明史·胡俨传》:“必能为 董子 之正言,而不为 公孙 之阿曲。”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建武 二十四年(48年),刘秀 下诏重申‘阿附蕃王法’,凡阿曲附益王侯的,都要受到很严厉的处分。”⒉谓诬妄不实。《旧唐书·许敬宗传》:“敬宗 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⒊偏袒回护。《魏书·高道穆传》:“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悉依所断狱罪之。听以所检,迭相纠发。如二使阿曲,有不尽理,听罪家诣门下通诉,别加案检。”宋 苏洵《
    • 8.
      龙岫释义:《西京杂记》卷二:“ 梁孝王 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 曜华 之宫,筑 兔园 ,园中有 百灵山 ,山有肤寸石、落猿巖、栖龙岫,又有 雁池 。”后因以“龙岫”泛指精美的湖山建筑。 唐 李峤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诗:“对巖龙岫出,分壑 雁池 深。” 唐玄宗 《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诗:“ 鶩池 临九达,龙岫对层城。” 明 何景明 《元夕怀都下之游》诗之二:“龙岫层城接御沟,香车宝勒夜深游。”

重申(zhongs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重申是什么意思 重申读音 怎么读 重申,拼音是chóng shēn,重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重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