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际可 际可的意思

际可

简体际可
繁体際可
拼音jì kě
注音ㄐㄧˋ ㄎㄜ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交界或靠边的地方。【组词】:无边无际。天际。春夏之际。(2) 彼此之间。【组词】:校际互助。人际关系。(3) 时候。【例句】:值此生死存亡之际。(4) 当,适逢其时。【组词】:际此盛会。(5) 交接,接近。【组词】:善于交际。(6) 遭遇(多指好的)。【组词】:遭际。际遇。(7) 中间,里边。【组词】:胸际。脑际。

kě kè,(1) 允许。【组词】:许可。认可。宁可。(2) 能够。【组词】: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3) 值得,认为。【组词】: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4) 适合。【组词】:可身。可口。可体。(5) 尽,满。【组词】:可劲儿干。(6) 大约。【组词】: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组词】:他可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11) 姓。 ◎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基本含义

指情况或条件适当,可以行动或做某事。

际可的意思

际可 [jì kě]

1. 谓接遇以礼。

际可 引证解释

⒈ 谓接遇以礼。

《孟子·万章下》:“孔子 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於 卫灵公,际可之仕也。”
赵岐 注:“际,接也。 卫灵公 接遇 孔子 以礼,故见之也。”
朱熹 集注:“际可,接遇以礼也。”


际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养释义:⒈谓古代国君以养贤之礼奉养贤者。《孟子·万章下》:“孔子 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於 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於 卫灵公,际可之仕也;於 卫孝公,公养之仕也。”朱熹 集注:“公养,国君养贤之礼也。”⒉指集体饲养牲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莱阳县十四区河洛水沐头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制订增产计划的经验》:“一九五四年冬季扩社,自留地和牲口公养等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闽侯县建民农业生产合作社采取了耕牛私有私养租用的政策》:“向银行贷款一九二元,买了一头黄牛,归社公有、公养、公
    • 2.
      冒险主义释义:“左”倾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特点是不顾主客观条件,不顾群众觉悟程度和实际可能性,盲目地采取冒险行动,硬干硬拼,急于求成。
    • 3.
      友朋释义:朋友。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晋 陆机《挽歌诗》之一:“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明 袁宏道《忆弟》诗之二:“文章妻子怪,姓字友朋嗔。”瞿秋白《饿乡纪程》四:“从入 北京 到五四运动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际可以说绝对的断绝。”
    • 4.
      实封释义:⒈诸侯实际可以占有的土地。清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卷二:“诸侯之地,土田为实封。”⒉古代封建国家名义上封赐给功臣贵戚食邑的户数与实际封赏数往往不符,实际上赐与的封户叫实封。《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年》:“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胡三省 注引《唐会要》曰:“旧制,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先準户数,州县与国官、邑官执帐,供其租调,各準配租调,远近,州县官司收其脚值,然后付国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国邑者收其庸。”宋 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实封》:“《通典》曰:唐 封公侯无国土,其加实封者,则
    • 5.
      红线图释义:规划局确定的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或城市规范管理部门正式确定的项目建筑的总用地面积的示意图,其中红线是用来表示建筑物的边界外沿界限,即实际可使用土地的边界图。

际可(jik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际可是什么意思 际可读音 怎么读 际可,拼音是jì kě,际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际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