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假之 假之的意思
jiǎzhī

假之

简体假之
繁体
拼音jiǎ zhī
注音ㄐㄧㄚˇ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ǎ jià,(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组词】: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2) 借用,利用。【组词】: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组词】: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组词】:假日。假条。病假。

zhī,(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组词】: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组词】: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组词】: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 代词,这,那。【例句】:“之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组词】:久而久之。(7) 往,到。【例句】:“吾欲之南海”。

基本含义

指虚假的事物,不真实或不可靠的事物。

假之的意思

假之 [jiǎ zhī]

1. 假若。

假之 引证解释

⒈ 假若。

《荀子·正名》:“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而恶北、无寡,岂为夫南者之不可尽也,离南行而北走也哉!”
《荀子·性恶》:“假之人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之,犹‘若’也……《荀子·正名》篇曰:‘假之有人欲南而恶北。’《性恶》篇曰:‘假之有弟兄资财而分者。’‘假之’,皆谓‘假若’也。”
《战国策·魏策四》:“假之得幸,庸必为我用乎?”


假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中释义:《易·丰》“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唐 孔颖达 疏:“用夫丰亨无忧之德,然后可以君临万国,徧照四方,如日中之时,徧照天下,故曰宜日中也。 ”后即以“丰中”谓王者之德如中天之日,遍照天下。
    • 2.
      丰亨释义:《易·丰》:“丰亨。 王假之。”孔颖达 疏:“财多德大,故谓之为丰;德大则无所不容,财多则无所不济,无所拥碍,谓之为亨,故曰丰亨。”后即用以表示富厚顺达。宋 刘挚《贺安南捷奏表》:“物萃聚而除戎,时丰亨而致法。”明 吴宽《赐进士及第后率诸同年谢恩表》:“伏以稽古右文,喜值丰亨之运;设科取士,欲求疎远之才。”清 王源《答外舅李涵生先生书》:“然使君子苟去其不忍之心,稍行不屑为之事,或可以立致丰亨,而邀荣宠,乃君子断然不肯。”
    • 3.
      二言释义:⒈犹异言;不同看法。 ⒉两个字。⒊指虚假之言。
    • 4.
      优假释义:⒈宽容;宽待。《后汉书·刘恺传》:“﹝愷﹞以当袭 般 爵,让与弟 宪,遁逃避封。久之,章和 中,有司奏请絶 愷 国,肃宗 美其义,特优假之。”宋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西北之士,学业不及东南,当发解时,又十倍优假之,盖其初选已滥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筠 自御史斥去,会 衢州 闕守,帝諭 秦檜 曰:‘臺諫无大过恶,当优假之以来言者。’”⒉优待照顾。《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七年》:“选人 宗元超 于吏部自言侍中 璟(宋璟)之叔父,冀得优假。”
    • 5.
      假两释义:南朝 齐 末年的一种服饰。《南史·齐纪下》:“先是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此又服祅。假非正名也,储两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 6.
      嗣响释义: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多用于诗文方面。《文选·沉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夫 平子 艷发,文以情变,絶唱高踪,久无嗣响。”张铣 注:“艷,美也。言 张平子 文章之美,无能继其音响。”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子薪 年逾四十,始习倚声,学力未充,而才气甚旺,使天假之年,未始不可为 迦陵 嗣响。”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诗餘者,古诗之苗裔也。语其正则 南唐 二主为之祖,至 漱玉、淮海 而极盛,高 史 其嗣响也。”
    • 7.
      天假其年释义:指能享其天年。 同“天假之年”。
    • 8.
      天假释义:上天授与。 北周 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铭》:“公之挺生,实惟天假,翠微神降,文昌星下。”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皇甫冉》:“使前贤失步,后辈却立,自非天假,何以逮斯。”胡国梁《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这是天假我们党人的生路。”参见“天假之年”。
    • 9.
      引入迷途释义:带进虚假之中。
    • 10.
      悬牟释义:《吕氏春秋·审为》:“中山 公子牟 谓 詹子 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高诱 注:“言身虽在江海之上,心存王室,故在天子门闕之下也。”本谓在野之臣眷恋朝廷,后反用其意,以“悬牟”谓朝廷关怀在外或在假之臣。
    • 11.
      推诚不饰释义:推诚相见,毫不掩饰自己。比喻对人诚实,毫无虚假之意。
    • 12.
      旬宴释义:古天子旬假之日赐群臣之宴。
    • 13.
      梏拲释义:⒈古代刑具。亦以指械系。《周礼·秋官·掌囚》:“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郑玄 注:“郑司农 云:‘拲者两手共一木也,桎梏者两手各一木也。’玄 谓在手曰梏,在足曰桎。”明 沉榜《宛署杂记·驾相》:“案查法臺驳检成狱,一岁所平反几何,所亭讞几何,疑重疑轻,梏拲立异几何?”《明史·徐申传》:“继者益宽假之,脱梏拲,通家人出入。”清 钱谦益《狱中杂诗》之四:“衣冠梏拲此相遭,狴犴中间小市朝。”⒉比喻束缚人的事物。唐 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以八病四声为梏拲,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14.
      渊旷释义:深远旷达。 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虽法身常住之奥远,二諦三假之渊旷,悟道求宗於斯可足。”《魏书·徐遵明传》:“而託心渊旷,置情恬雅,处静无闷,居约不忧。”《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二年》:“吏部郎 王俭,僧绰 之子也,神彩渊旷,好学博闻。”
    • 15.
      珍怪释义:⒈亦作“珍恠”。亦作“珎恠”。亦作“珎怪”。珍贵奇异。《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有珍怪之食。”何休 注:“珍怪,犹奇异也。”汉 陆贾《新语·资质》:“昔 宫之奇 为 虞公 画计,欲辞 晋献公 璧马之赂,而不假之 夏阳 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然 虞公 不听者,惑於珍恠之宝也。”南朝 宋 慧琳《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珍怪之辞,皆成通论。”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玄宗 令採 蓝田 緑玉琢为磬,尚方造簨簴流苏之属,皆以金鈿珠翠珍怪之物杂饰之。”⒉珍贵奇异之物。《楚辞·招魂》:“室中之观,多珎恠些。”王逸 注
    • 16.
      瑕衅释义:⒈亦作“瑕舋”。可乘之隙;嫌隙,隔阂。《史记·李斯列传论》:“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因以瑕衅,以辅 始皇,卒成帝业。”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清 方苞《蜀汉后主论》:“夫 孔明 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 司马 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清 陈梦雷《绝交书》:“海贼虽已连和,彼此未忘瑕衅,不若各散流言,使二逆相图,以分兵势。”⒉引申指事端。清 薛福成《乙亥应诏陈言疏》:“﹝西人﹞恃其诈力,要挟多端。违一言而瑕衅迭生,牵一髮而全
    • 17.
      病假条释义:针对病人所患疾病,医生开出的病情证明,供病人向所在单位请病假之用。
    • 18.
      矫词释义:⒈托辞。唐 卢照邻《五悲·悲才难》:“将矫词兮不往,将背俗兮不还。”⒉诡言,说假话。明 李贽《复焦弱侯书》:“又有一等(人),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採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⒊指虚假之言。刘师培《<文章学史>序》:“推之 范文 虞灾,则祝宗为之祈死(《左传》成 十七年);隋侯 失德,则祝史兼用矫词(《左传》桓 六年)。”
    • 19.
      素夺释义:是谓先不假之威权也。
    • 20.
      虎皮羊质释义:语本 汉 扬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比喻外强中干。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四:“水旱頻仍,飢饉薦至,號稱殷富者,以供輸供役而十室九虚;策名縉紳者,以尚侈尚奢而虎皮羊質。”梁启超《新民说》十一:“自 漢武 表章六藝,罷黜百家,凡非在六藝之科者絶勿進。爾後束縛馳驟,日甚一日。虎皮羊質,霸者假之以爲護符;社鼠城狐,賤儒緣之以謀口腹。變本加厲,而全國之思想界銷沈極矣。”

假之(jia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假之是什么意思 假之读音 怎么读 假之,拼音是jiǎ zhī,假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假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