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行幐 行幐的意思
xíngténg

行幐

简体行幐
繁体
拼音xíng téng
注音ㄒㄧㄥˊ ㄊ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téng,(1) 古代人佩带的香囊。(2) 指袋子。【例句】:“以幐盛粮”。

基本含义

指行走的速度非常快。

行幐的意思

行幐 [xíng téng]

1. 即行縢。

3. 行囊。幐,盛物的布袋。

行幐 引证解释

⒈ 即行縢。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行幐》:“﹝邪幅﹞今谓之行幐。言以裹脚,可以跳腾轻便也。”

⒉ 行囊。幐,盛物的布袋。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七月初六》:“是日整理行幐,定於明日与制军同往 香山,先赴各处辞行。”


行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陌释义:⒈汉 长安城 中的九条大道。《三辅黄图·长安八街九陌》:“《三辅旧事》云:长安城 中八街,九陌。”⒉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巿。唐 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隅,万户千门平旦开。”宋 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簫鼓。”《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井色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梁启超《雷庵行》:“繁樱团锦穠於云,香车宝马照九陌。”⒊指京城。清 顾炎武《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燕山 一别八年餘,再裹行幐来九陌。”⒋田间的道路。宋 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
    • 2.
      行幐释义:⒈即行縢。清 顾炎武《日知录·行幐》:“﹝邪幅﹞今谓之行幐。言以裹脚,可以跳腾轻便也。”⒉行囊。幐,盛物的布袋。《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七月初六》:“是日整理行幐,定於明日与制军同往 香山,先赴各处辞行。”
    • 3.
      行縢释义:⒈绑腿布。 《诗·小雅·采菽》“邪幅在下”汉 郑玄 笺:“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 阴赊貰,为兵作絳衣行縢。”宋 陆游《夜话赠华师》诗:“犹能遍参在,为我买行縢。”清 赵翼《亿生乞假南归》诗:“自是名流怜臭味,相思何日办行縢?”参见“行幐”。⒉喻远行。明 沉德符《野获编·神仙·仙姑避迹》:“嘉靖 末年,上春秋高……乃遣御史 姜儆、王大任,分行天下,求异人异书。而 王 得 湖广,专以仙姑事属之,闻其行縢入 岳州,乃嘱彼守令示意。”清 程思泽《索炬叹》诗
    • 4.
      钉鞵释义:钉鞋。 《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上入 骆谷,值霖雨,道涂险滑……著行幐、钉鞵,更控上马以至 梁州。”胡三省 注:“钉鞵,以皮为之,外施油蜡,底著铁钉。”参见“钉鞋”。

行幐(xingt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行幐是什么意思 行幐读音 怎么读 行幐,拼音是xíng téng,行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行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