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庭 [lái tíng]
1. 犹来朝。谓朝觐天子。
来庭 引证解释
⒈ 犹来朝。谓朝觐天子。
引《诗·大雅·常武》:“四方既平, 徐方 来庭。”
孔 传:“来王庭也。”
唐 张说 《圣德颂》:“西戎远国,畏君之灵,古称即序,今乃来庭。”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神陟在天,明曜刚大。思蠲厥心,来庭来对。”
来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易释义:更替;轮流。 《新唐书·杜兼传》:“德宗 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宋 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际,新旧代易之初,庶工之间,或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絶,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德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皆束衽来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
- 2.
儌外释义:边界外;域外。 儌,通“徼”。《隶释·汉武都太守李翕西颂》:“儌外来庭,面缚二千餘人。”清 刘钧《杨娥传》:“明年,流寇 孙可望 入 滇,天波 犇 滇西 儌外。”
- 3.
包匦释义:⒈裹束而置于匣中。一说包裹缠结。《书·禹贡》:“包匭菁茅。”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匭,犹缠结也……重之,故既包裹而又缠结也。”蔡沉 集传:“匭,匣也……既包而匣之,所以示敬也。”汉 扬雄《十二州箴·荆州牧箴》:“云梦 涂泥,包匭菁茅。”⒉贡物的代称。晋 左思《吴都赋》:“职贡纳其包匭。”明 归有光《送郡太守历下金侯考绩序》:“水陆之珍,包匭筐篚之贡。”清 王韬《琉球朝贡考》:“频年以来,輶车在道,賮深献异,包匭筐篚,络绎来庭,史不絶书,未尝与 明 絶也。”
- 4.
款关释义:⒈叩关。《史记·商君列传》:“由余 闻之,款关请见。”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款,叩也。”⒉犹款塞。《南齐书·高帝纪上》:“遐方款关而慕义,荒服重译而来庭。”明 张居正《辽东大捷辞免加恩疏》:“西虏惊心,益谨款关之约。”⒊叩门。唐 元稹《春日》诗:“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清 乐钧《耳食录·李齐娘》:“桃源 罗敬之,弱冠客 岳州,夜有女子款关而入,年可十八九。”
- 5.
被发释义:谓发不束而披散。《左传·成公十年》:“晋侯 梦大厉,被髮及地,搏膺而踊。”《庄子·田子方》:“孔子 见 老耼,老耼 新沐,方将被髮而乾,慹然似非人。”《宋书·武帝纪中》:“爰暨木居海处之酋,被髮彫题之长,莫不忘其陋险,九译来庭。”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一说为断发。详“被髮文身”。
- 6.
连陌释义:⒈街道相连。晋 潘岳《上舍客议》:“十里萧条,则奸宄生心;连陌接馆,则寇情震慑。”⒉阡陌相连。形容区域广阔或田地连片。宋 王珪《年节起居宣祖永安陵太祖永昌陵表》:“万国来庭,犹想献珍之会;五陵连陌,空成拱木之阴。”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编审馀论》:“若弃粮而止论丁,是竭穷甿之脂髓,不足供公家之徭役,而拥连陌之膏腴,反得享安坐之乐。”
- 7.
驺子释义:掌管车马的仆役。《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景公 遽起,传骑又至。 景公 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騶子 韩枢 御之。’”《旧唐书·马周传》:“遂使朝会之位,万国来庭,騶子倡人,鸣玉曳履,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窃耻之。” 清 李调元 《张献忠降生记》:“忽见两廊人夫喧闐,騶子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