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í,(1) 告别。【组词】: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组词】:辞职。辞呈。(3) 躲避,推托。【组词】: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4) 解雇。【组词】:辞退。(5) 同“词”。(6) 优美的语言。【组词】:辞藻。修辞。(7) 讲话;告诉。【例句】:“请辞于军”。(8) 文体的一种。【组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1. 辞采和文义。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2. 偏指文义。
4. 犹辞章。
⒈ 辞采和文义。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引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箸《中论》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是以 孙卿、屈原 之属,遗文炳然,辞义可观。”
《南史·任昉传》:“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製《月仪》,辞义甚美。”
⒉ 偏指文义。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魏文帝 下詔,辞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弊乎!”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足下犹復以为可教,贬损道德,乃至手笔以问之,扳援古昔,辞义高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绣矣。”
⒊ 犹辞章。
引《宋书·颜延之传》:“庐陵王 义真 颇好辞义,待接甚厚。”
《南史·殷孝祖刘勔等传论》:“绘 辞义克举,诸子各擅雕龙。”
⒈ 文辞的意义。
例如:「这篇课文的辞义艰深,讲解起来较为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