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縢 [jīn téng]
1. 谓用金属制的带子将收藏书契的柜封存。
3. 指收藏书契的柜。
金縢 引证解释
⒈ 谓用金属制的带子将收藏书契的柜封存。
引《书·金縢》:“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匱中。”
蔡沉 集传:“金縢,以金缄之也。”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玉琰其版,金縢其匱。”
顾馀 《咏古·王莽》:“金縢莫解 康陵 慟,玉璽谁怜 文母 愚。”
⒉ 指收藏书契的柜。
引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文选·左思<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
吕向 注:“金縢,金匱也。所谓玉版金匱石室,藏秘书之所,帝王图籍於此藏也。”
唐 许浑 《献韶阳相国崔公》诗:“万国已闻传玉璽,百官犹望啟金縢。”
国语词典
金縢 [jīn téng]
⒈ 古代用以放置公文档案的金匮。
引《淮南子·精神》:「故通许由之意,金縢豹韬废矣。」
《文选·左思·魏都赋》:「闚玉策于金縢,案图箓于石室。」
⒉ 《书经》篇名。周征商成功后二年,武王生病,周公祝祷于三王,愿以己身替代。祝祷文字被史官收于金匮中,故称为「金縢」。
金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兵钤释义:⒈指兵书;兵法。汉 刘向《列仙传·吕尚》:“﹝ 吕尚 ﹞钓於 磻溪,三年不得鱼……已而果得大鲤,有兵鈐於鱼腹中。”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研几册府,金縢玉版之书;索隐兵鈐,玄女 黄公 之法。”唐 李德裕《论田牟请许党项仇复回鹘嗢没斯部落事状》:“臣等虽不习兵鈐,昧於边事,然酌其物理,情实可知。”⒉指兵权。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朕﹞卜战行师,揔兵鈐於四海。”宋 苏舜钦《京兆求罢表》:“制兵鈐者以多算为胜。”⒊宋 代临时委任的军区统兵官“兵马钤辖”的省称。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 2.
复风之报释义:相传 周武王 克 殷 二年,天下未定,武王 疾,周公 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之匮。武王 死,成王 即位,因 管 蔡 流言,成王 怀疑 周公。天以“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示警,成王 开匮见 周公 祝辞,知 周公 之忠贞,遂改悔,“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岁则大熟”。事见《书·金縢》、《史记·鲁周公世家》。后以为悔过得善报之典。《汉书·刘向传》:“高宗、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成王 有復风之报,神明之应,应若景嚮,世所同闻也。”
- 3.
多才多艺释义:也作多材 多艺。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尚书 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 神。”
- 4.
大熟释义:亦作“大孰”。大丰收。《书·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汉书·食货志上》:“故大孰则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则糴二,下孰则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也是人家该兴,连年亢旱,是处低田大熟。”刘半农《手攀杨柳望情哥词·第十二歌》:“你有郎勿晓得我呒郎苦,大熟年成也有隔壁荒。”
- 5.
居东释义:《书·金縢》:“周公 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 疏:“郑玄 以为 武王 崩,周公 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 蔡 流言,即避居 东都。”后因以指退职避居。明 张居正《谢恩疏》:“恶被谗慝,直欲为有北之投;鉴此悃诚,固止其居东之请。”
- 6.
开匮释义:周成王 开启金縢之匮,见 周公 所藏请以身代 武王 去死的文书,于是不再信流言怀疑 周公,对 周公 更加礼敬。见《书·金縢》。后用“开匱”为君主亲贤纳谏的典故。
- 7.
拔木释义:大风拔起树木。古人以为灾异之变。语出《书·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汉书·刘向传》:“高宗、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变,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成王 有復风之报。”《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厥灾风雨雾,风拔木,乱五穀。”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弘治异变》:“苏、常、镇 三府,风雨骤作,拔木飘瓦,潮水泛滥。”清 龚自珍《礼龙树斋结鬘都序》:“偈曰:‘没迴避处,由法身遍,拔木毁舍,是谁知见?’”
- 8.
敷佑释义:⒈见“敷佑”。⒉亦作“敷祐”。谓敷布德泽以佑助百姓。《书·金縢》:“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孔 传:“汝元孙受命于天庭为天子,布其德教,以佑助四方。”一说,犹遍有。周秉钧 易解:“敷,徧也。佑,读为有……此言 武王 新见命于上帝,徧有四方。”晋 傅玄《晋四厢乐歌·上寿酒歌》:“敷佑四方,如日之升。自天降祚,元吉有徵。”宋 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於是三光澄清,万灵敷佑,风雨时若,百穀丰茂。”《金史·乐志下》:“敷祐亿年,邦家之庆。”
- 9.
易世释义:⒈互换时代。三国 魏 曹丕《周成汉昭论》:“使夫 昭 成 均年而立,易世而化,贸臣而治,换乐而歌,则 汉 不独少,周 不独多也。”⒉改朝换代。晋 干宝《搜神记》卷六:“《尚书·金縢》曰:‘山徙者,人君不用道士,贤者不兴。或禄去公室,赏罚不由君,私门成羣,不救;当为易世变号。’”明 王世贞《列朝盛事·浙江三大功臣》:“刘 赠太师,于 赠太傅,王 赠侯,皆在易世论定之后。”⒊犹转世。明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俺与师兄,见今易世换名的 月明和尚,本都是西天两尊古佛。”
- 10.
玉册释义:⒈亦作“玉策”。 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晋 左思《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唐 岑参《送许子擢第因寄王大昌龄》诗:“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清 汪懋麟《登岱行》:“泰山 之神何洋洋,昭祀七十有二王。金函玉册降天府,岂但拜祷来下方。”⒉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於 临安,白玉麒麟神璽出於 江寧,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参见“册书”。⒊珍藏的
- 11.
玉藻释义:⒈古代帝王冕冠前后悬垂的贯以玉珠的五彩丝绳。 《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孔颖达 疏:“天子玉藻者,藻,谓杂采之丝绳,以贯於玉,以玉饰藻,故云玉藻也。”晋 陆云《九愍·悲郢》:“振华冕之玉藻,树象轩之高盖。”⒉借代天子。唐 曹唐《三年冬大礼》诗之四:“千官不起金縢议,万国空瞻玉藻声。”⒊喻佳篇,佳作。《文选·陆机<文赋>》:“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李善 注:“琼敷玉藻,以喻文也。”
- 12.
金縢功释义:《书·金縢》:“武王 有疾,周公 作《金縢》。 ”孔颖达 疏:“武王 有疾,周公 作策书告神,请代 武王 死。事毕,纳书於金縢之匱。”后因以“金縢功”为忠心事君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