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节下 节下的意思
jiéxia

节下

简体节下
繁体節下
拼音jié xia
注音ㄐㄧㄝˊ ㄒㄧ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xià,(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组词】:下层。下款。(2) 等级低的。【组词】: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例句】:两下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组词】:下卷。下次。下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组词】:下山。下车。下马。下达。(6) 使降落。【组词】:下半旗。下棋。(7) 进入。【组词】:下海。(8) 投送。【组词】:下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组词】:下班。下课。(10) 谦辞。【组词】:在下。下官。(11) 颁布。【组词】:下令。(12) 攻克。【组词】:攻下。(13) 卸掉。【组词】:下货。把他的枪下了。(14) 用,投入精力。【组词】:下工夫。(15) 退让。【组词】:争执不下。(16) 做出判断。【组词】:下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组词】:打三下。(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20) 少于。【例句】:不下二百人。(21) 动物生产。【组词】:鸡下蛋。

基本含义

节约使用,不浪费。

节下的意思

节下 [jié xia]

1. 口:指节日或临近节日的日子。

[ period before or around a major festival; ]

2. 即麾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

[ general; ]

3. 古时对使臣的尊称。

[ diplomatic envoy; ]

节下 引证解释

⒈ 对将领的敬称。古代授节予将帅以加重职权,故敬称将领为节下。后对使臣或地方疆吏亦称节下。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阁下》。

《晋书·殷仲堪传》:“愿节下弘之以道德,运之以神明,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
《陈书·高祖纪上》:“节下奉辞伐罪,故当生死以之,岂可畏惮宗室,轻於国宪?”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愚虽不才,不后於监门卖浆之徒,节下虽未相见,不减於虚左欢游之仪。”

⒉ 犹麾下,部下。

《新唐书·哥舒翰传》:“翰 疑图己,表请 乾运 兵隶节下,因诡召 乾运 计事者,至军,即斩首梟牙门,并其军。”

⒊ 指节日或接近节日的日子。

老舍 《老字号》:“节下报账,虽然没赚什么,可是没赔。”


国语词典

节下 [jié xia]

⒈ 对将帅的尊称。

《南史·卷三七·沈庆之传》:「节下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空议何施?」

⒉ 对使臣的尊称。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礼异》:「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于皇太子言殿下,将言麾下,使者言节下、毂下。」

⒈ 迫近节令的时日。多指端阳、中秋节而言。

⒉ 正当时令的。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一家家上坟准备,准备些节下茶食。 」


节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交释义:地位高的人与地位低的人交往。《易·繫辞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管子·大匡》:“贵人子处华、下交、好饮食,行此三者有罪无赦。”《史记·魏公子列传赞》:“然 信陵君 之接巖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清 陈梦雷《绝交书》:“老年兄以桑梓鉅望,道貌冲和,折节下交,每以远大相许。”
    • 2.
      下客释义:⒈北魏对降将的最低恩遇。亦指下等的宾客。⒉谓折节下士。
    • 3.
      前去释义:⒈谓到某处去。《南史·梁武帝纪》:“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唐 戴司颜《江上雨》诗:“非不欲前去,此情非自由。”明 唐顺之《阅视军情首疏》:“兹特命尔前去。”《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安老爷 这里打发来人,又专人前去道答,就便打听那边的消息。”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今托友送上大洋二十五元,乞先生前去买下为托。”⒉犹将来。宋 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诗:“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飢。”
    • 4.
      哈土蟆释义:中国林蛙,雌蛙体长71-90mm,雄蛙较小;头较扁平,头长宽相等或略宽;中国林蛙,雌蛙体长71-90mm,雄蛙较小;头较扁平,头长宽相等或略宽;吻端钝圆,略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宽;鼓膜显着,明显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两短斜行,位于内鼻孔内侧,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第1,3指几等长;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较显着。
    • 5.
      第下释义:犹门下、阁下。古代多用于对长官的敬词。《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张法顺 谓之曰:‘…… 桓氏(桓玄)世在西藩,人或为用,而第下之所控引,止 三吴 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第,府第也;下,犹言门下、閤下之类。”《隋书·百官志上》:“诸王言曰令,境内称之曰殿下。公侯封郡县者,言曰教,境内称之曰第下。”宋 孔平仲《孔氏杂说》:“﹝谓人为明公、閤下之类﹞亦可谓之第下。张浩 谓 元显 为第下。”明 王志坚《表异录·职官》:“唐 称太守曰节下,又云铃下,又曰第下。”
    • 6.
      貍头竹释义:竹名。 也称猫弹竹。元 李衎《竹谱详录·狸头竹》:“貍头竹,一名猫弹竹,处处有之。江 淮 之閒生者,高一二丈,径五六寸,衡 湘 之閒者,径二尺许。其节下极密,上渐稀,枝叶繁细,笋充庖饌絶佳。此笋出时,若近地坚硬,或碍砖石,则无閒远近,但遇可出处,即穿土而出,犹貍首钻隙,无不通透也,故寓此名。”
    • 7.
      货产释义:⒈货物,物产。《魏书·恩倖传·茹皓》:“皓 颇敏慧,折节下人,而潜自经营,阴有纳受,货产盈积。”《辽史·食货志下》:“太宗 得 燕,置 南京,城北有市,百物山偫,命有司治其征;餘四京及它州县货产懋迁之地,置亦如之。”⒉典卖财产。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朱 质於官,官以其姓名来歷不明,置不理。朱 货产行賕,乃准拘质。”
    • 8.
      货産释义:⒈货物,物产。《魏书·恩倖传·茹皓》:“皓 颇敏慧,折节下人,而潜自经营,阴有纳受,货产盈积。”《辽史·食货志下》:“太宗 得 燕,置 南京,城北有市,百物山偫,命有司治其征;餘四京及它州县货产懋迁之地,置亦如之。”⒉典卖财产。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朱 质於官,官以其姓名来歷不明,置不理。朱 货产行賕,乃准拘质。”
    • 9.
      铃下释义:⒈指侍卫、门卒或仆役。汉 应劭《汉宫仪》:“太常驾四马,主簿前车八乘,有铃下、侍阁、辟车、骑吏、五百等员。”晋 干宝《搜神记》卷七:“王敦 在 武昌,铃下仪仗生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布(吕布)屯 沛城 西南,遣铃下请 灵(纪灵)等。”胡三省 注:“铃下,卒也,在铃阁之下,有警至则掣铃以呼之,因以为名。”⒉太守的敬称。明 王志坚《表异录·职官》:“唐 称太守曰节下,又云铃下,又云第下。”
    • 10.
      鞭板释义:马鞭和手板。古代礼制:武将执鞭清道和文官执板侍立为见到上官时的礼节。《梁书·韦粲传》:“ 粲 建议推 仲礼 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裴之高 自以年位,耻居其下,乃云:‘ 柳节下 是州将,何须我復鞭板。’”《陈书·虞寄传》:“及谢病私庭,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杖侍坐。”
    • 11.
      高超释义:⒈很高明;超过一般水平:技艺高超。⒉宋代治河工人。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的商胡决口,高超提出了“三节下埽工作法”,为制服这次黄河严重灾害做出了贡献。
    • 12.
      龙灯释义:民间舞蹈用具,用布或纸做成的龙形的灯,灯架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 表演时每人举着一节,同时舞动,用锣鼓伴奏:耍龙灯。

节下(jiex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节下是什么意思 节下读音 怎么读 节下,拼音是jié xia,节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节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