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携 [zhāo xié]
1. 见“招携”。
招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招擕”。 招引尚未归心的人。
引《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杜预 注:“携,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
宋 苏轼 《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⒉ 安抚,招安。
引《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
《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
《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将招携 海曲 诸贼。”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
⒊ 招邀偕行。
引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
宋 林逋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招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创启释义:亦作“剏啟”。开创。《周书·席固传》:“ 宇文丞相 剏启霸基,招携以礼。”
- 2.
创啓释义:亦作“剏啟”。开创。《周书·席固传》:“宇文丞相 剏启霸基,招携以礼。”
- 3.
胜侣释义:良伴。 隋 江总《摄山栖霞寺碑颂》:“花臺似雪,夏室疑秋;名僧宴息,胜侣薰修。”《南史·何点传》:“招携胜侣及名德桑门,清言赋咏,优游自得。”唐 徐浩《宝林寺作》诗:“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清 朱彝尊《乔侍读一峰草堂看花歌》:“初疑径闢过者少,早有胜侣齐幽探。”
- 4.
德礼释义:⒈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 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唐 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孔子 曰:‘道之以政,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明 李贽《答耿中丞》:“於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縶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⒉德泽与礼仪。《左传·僖公七年》:“管仲 言於 齐侯 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 5.
怀远释义:安抚边远的人。 《左传·僖公七年》:“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周书·武帝纪下》:“若其怀远以德,则尔难以德绥;处隣以义,则尔难以义服。”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清史稿·礼志九》:“至按歷 蒙 藩,曲加恩意,尤为怀远宏略。”
- 6.
招携释义:⒈亦作“招擕”。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杜预 注:“携,离也。”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宋 苏轼《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⒉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
- 7.
择木释义:⒈谓鸟兽选择树木栖息。常用以比喻择主而事。《左传·哀公十一年》:“﹝ 孔子 ﹞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晋 左思《吴都赋》:“菈擸雷硠,崩峦弛岑;鸟不择木,兽不择音。”《北史·万俟普可朱浑元等传论》:“神武 招携,理殊纳叛;诸将择木,情非背恩。”《三国演义》第三回:“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刘绍棠《地母》:“原市委书记 杨仲芳 跟他是老战友;但是,为了做官、保官和升官,只有良禽择木而栖了。”⒉喻选择官职。晋 潘岳《西征赋》:“夕获归於都外,宵未中而难作;匪择木以栖集,尠林焚而鸟存。”
- 8.
新故释义:⒈新与旧。《韩非子·五蠹》:“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汉 辛延年《羽林郎》诗:“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踰。”晋 孙绰《<兰亭集>后序》:“往復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復陈矣。”明 夏完淳《班婕妤咏扇》诗:“彩色固不移,君心有新故。”⒉指新来的人与故有的人。《北史·魏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彫弊,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⒊指新交与故友。唐 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