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 [yuán róng]
1. 主将。
例元戎十乘,以先启行。——《诗·小雅·六月》
不是元戎令,谁敢乱爬蹅。——《西游记》
英[supreme commander;]
元戎 引证解释
⒈ 大的兵车。
引《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朱熹 集传:“元,大也。戎,戎车也。”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驍骑十万,元戎轻武,长轂四方,雷輜蔽路。”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元戎十乘,驱 卫 霍 於前军;甲士三千,列 孙 吴 於后殿。”
⒉ 大军。
引《史记·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禁仓以振贫穷。”
《汉书·董贤传》:“统辟元戎,折衝绥远。”
颜师古 注:“元戎,大众也。”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于国容。”
清 秦松龄 《杂感》诗:“关陇 车书此日同,相公拜命领元戎。”
⒊ 主将,统帅。
引南朝 陈 徐陵 《移齐王》:“我之元戎上将,协力同心,承禀朝謨,致行明罚。”
唐 柳宗元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以谋画佐元戎,常有大功。”
《老残游记》第六回:“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陈毅 《开国小言》诗:“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⒋ 军器名,弩的一种。
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 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亮 ﹞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国语词典
元戎 [yuán róng]
⒈ 兵车。
引《诗经·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⒉ 主将、元帅。
引《周书·卷一二·齐炀王宪传》:「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幽冀。」
近元帅
⒊ 大众、大兵。
引《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往悉尔心,统辟元戎。」
《文选·班固·东都赋》:「元戎竟野,戈鋋彗云。」
元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元戎啓行释义: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唐 柳宗元《剑门铭》:“鼖鼓一振,元戎启行,取其渠魁,以为大戮。”
- 2.
元戎弩释义:诸葛连弩的最早称谓。 根据《三国志》中记载:“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驽十矢俱发·”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根据原有的连弩的基础上减去不必要的、增加有用的一个改进型连弩,改造完成后授予名号“元戎”,即元帅的意思。
- 3.
功庸释义:⒈功劳;业绩。《国语·晋语七》:“臣闻之,曰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韦昭 注:“国功曰功,民功曰庸。”汉 王符《潜夫论·遏利》:“是故无功庸於民而求盈者,未尝不力颠也。”唐 元稹《王炅兼侍御史制》:“尔等初丧元戎,能以众整,送迎新旧之际,不无夙夜之劳。言念功庸,宜升秩序。”⒉工程的耗费。《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四年》:“牧守、令长,擅立寺者,计其功庸,以枉法论。”胡三省 注:“庸,用也,劳也,顾也。”
- 4.
反旆释义:出师归来;回师。 《左传·宣公十二年》:“令尹南辕反旆。”《后汉书·荀彧传》:“彧 復备陈得失,用移臣议,故得反旆 冀 土,克平四州。”唐 皇甫冉《春思》诗:“为问元戎 竇车骑,何时反旆勒 燕然?”《金史·叛臣传·窝斡》:“贼既渡,官军亦渡,少憩,贼反旆来攻,克寧 以大军不继,令军士皆下马射贼。”
- 5.
周雅释义: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因《诗经》均为 周 诗,故称。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开元 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元 王恽《飞豹行》:“元戎兹猎似开先,我作《车攻》补《周雅》。”
- 6.
四履释义:⒈谓四境的界限。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 河,南至于 穆陵,北至于 无棣。”杜预 注:“履,所践履之界。”南朝 梁 任昉《宣德皇后令》:“元功茂勋,若斯之盛,地狭乎四履,势卑乎九伯,帝有恧焉。”唐 杜牧《原十六卫》:“四履所治,指为别馆。”⒉四方。唐 卢照邻《释疾文·粤若》:“有 太公 兮卷舒龙豹,奄经营乎四履;有先生兮乘骑日月,期汗漫乎九垓。”唐 储光羲《观范阳递俘》诗:“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
- 7.
大戎释义:⒈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⒉唐 代兵部尚书的别称。见 宋 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⒊古族名。春秋 时分布在 晋国 境内,当今 山西 太原 附近。一说是 周 的同姓子孙。《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 ……又娶二女於 戎,大戎狐姬 生 重耳,小戎子 生 夷吾。”杜预 注:“大戎,唐叔 子孙别在戎狄者。”
- 8.
宣风释义:宣扬风教德化。 《后汉书·隗嚣传》:“今 山 东之兵二百餘万,已平 齐 楚,下 蜀 汉,定 宛 洛,据 敖仓,守 函谷 威名四布,宣风 中岳。”《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 幽 冀。列邑名藩,莫不屈膝,宣风导礼,皆荷来苏。”唐 杜甫《鹿头山》诗:“仗鉞非老臣,宣风岂专达。”唐 白居易《薛伾鄜坊观察使制》:“俾宣风於廉察,庶乎劳倈诸部纲纪列城。”清 龚自珍《对策》:“至 唐 以后,孝义高年之访虽下於朝,宣风美俗之官虽巡於野,而故事具文,了无真意,此所闻於史者也。”
- 9.
开涖释义:到达。明 吾丘瑞《运甓记·琅琊就镇》:“[小生外作登岸介] 凤凰臺,浮云拱,燕子磯,烟峦涌。忙开涖,忙开涖,虎帐团营,坐王家十乘元戎。”
- 10.
扶力释义:犹勉力。 南朝 陈 徐陵《在北齐与宗室书》:“扶力为书,多不詮次。”唐 李白《与贾少公书》:“王命崇重,大总元戎,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切,难以固辞,扶力一行,前观进退。”宋 王禹偁《西京谢上表》:“永言宠遇,无与比伦,而自感泣朝辞,扶力上道,乍临理所,弥耀残年。”
- 11.
文卷释义:⒈为应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宋 王谠《唐语林·自新》:“后 太真 为礼部侍郎,谊 应举,太真 览其文卷於 包侍郎 佶 之家。”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 元戎 ﹞命召之入,见其人质清秀,復览其文卷,深器重之。”⒉泛指文章。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杨 以答 孟简 书为答 大颠 书,又改‘死款’二字为‘死案’二字,不知前人文卷,亦曾否审详耶?”⒊公文案卷。《全元散曲·小令·红锦袍》:“那老子 彭泽县 懒坐衙,倦将文卷押。”明 张居正《陈六事疏》:“有查勘一事而十数年不完者,文卷委积,多
- 12.
王亲释义:⒈君王的亲兵。《左传·昭公二十七年》:“王使甲坐於道,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孔颖达 疏:“言从门至阶,从阶至户,从户至席,皆是王之亲兵也。”⒉君王的亲属。《魏书·彭城王勰传》:“镇压任重,故令王亲董元戎,远抚 淮 外。”
- 13.
环列之尹释义:皇宫禁卫官。《左传·文公元年》:“穆王 立,以其为大子之室与 潘崇,使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杜预 注:“环列之尹,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宫。”后亦省作“环尹”。唐 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自居环尹,益茂勋勤。”宋 苏轼《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於国容。”
- 14.
眈眈虎视释义: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旧唐书·张仲武传》:“漁陽 突騎,燕 歌壯氣。赳赳元戎,眈眈虎視。”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分宜氏 當國,自謂得旁採風雅權,讒者間之,眈眈虎視,俱不免矣。”郭沫若《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欧 战正当剧烈的时候,我们 中国 的棉纱事业呈现过一次很兴旺的状态,一时工厂林立,销数日增,使眈眈虎视的邻邦的 日本 人曾瞠目地惊赞不置。”
- 15.
窃鈎释义:偷腰带钩。谓小偷小摸。明 储国桢《杂咏》:“羣盗窃钩终问鼎,元戎筹国并齎粮。”续范亭《感言》:“古人有窃国窃钩之喻,今日竟有窃党而兼窃国者,当得何罪?”参见“窃鉤者诛,窃国者侯”。
- 16.
裂冠毁冕释义:⒈比喻背弃王室。《左传·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辭於 晉,曰:‘……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南史·齐纪上·高帝》:“桂陽 負衆,輕問九鼎,裂冠毁冕,拔本塞源,烈火焚於王城,飛矢集乎君屋,羣后憂惶,元戎無主。”⒉比喻绝意仕进。《後汉书·逸民传序》:“漢 室中微,王莽 篡位,士之藴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毁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⒊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宋史·胡铨传》:“陛下一屈膝……天下士
- 17.
誓牧释义:《书》有《牧誓》篇,言 周武王 伐 纣,在 牧野 誓师。 后遂以“誓牧”指誓师征伐。《初学记》卷二三引《唐贞观年为战阵处立寺诏》:“有隋 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誓 牧 登陑,曾无寧岁。”
- 18.
调梅释义:谓用盐梅调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执掌政柄,治理国家。梅,味酸,古代调味品。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 李乂《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 细柳 威。”清 昭槤《啸亭杂录·本朝父子祖孙宰相》:“王弇州 载 明 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
- 19.
进秩释义: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艺文类聚》卷四五引 晋 李重《杂奏议》:“其有殊勋者,輒璽书勉励,或赐爵进秩,礼遇丰厚。”《宋史·食货志下四》:“政和 六年,盐课通及四千万緡,官吏皆进秩。”清 钮琇《觚賸·雪遘》:“﹝ 吴六奇 ﹞遂心喜自负,获以奋跡行伍,进秩元戎。”
- 20.
长毂释义:⒈车轮中心较长的承轴圆木。《周礼·考工记·车人》:“行泽者欲短轂,行山者欲长轂,短轂则利,长轂则安。”⒉指兵车。《左传·昭公五年》:“长轂九百。”杜预 注:“长轂,戎车也,县百乘。”汉 班固《燕然山铭》:“元戎轻武,长轂四分。”唐 柳宗元《安南都护张舟墓志铭》:“公於是陆联长轂,海合艨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