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书 [bā shū]
1. 指《史记》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其后正史皆称志。
八书 引证解释
⒈ 指《史记》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準》八书,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其后正史皆称志。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八书以铺政体。”
姚华 《论文后编》:“迁 著八书, 班固 为志,志亦记耳。”
国语词典
八书 [bā shū]
⒈ 史记中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称为「八书」。其内容记载典章制度沿革,后世正史多改称为「志」。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
八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书释义:⒈《史记》八书之一。⒉泛指论述音乐的著作。
- 2.
事序释义:事情的条理、秩序。 《左传·昭公十一年》:“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杨伯峻 注:“事序犹言事理·序,绪也,今言条理。”《左传·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
- 3.
八书释义:指《史记》的《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準》八书,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 其后正史皆称志。
- 4.
典志释义: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章和书籍。 古书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记》八书、《汉书》十志,及十通、会典、会要等,均属典志性质。
- 5.
南北史释义:《南史》与《北史》的合称。系 唐 李延寿 增删裁并 宋、齐、梁、陈、北齐、魏、周、隋 八书而成,较旧史为简净。
- 6.
散绝释义:谓皮绳断绝,竹简散乱毁损。古时以竹简写书,用皮绳串连,年久则绳断简散。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尚书》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絶。”宋 曾巩《<南齐书>目录序》:“﹝ 司马迁 ﹞因散絶残脱之经,以及传记百家之説,区区掇拾,以集著其善恶之迹,兴废之端,又创己意,以为本纪、世家、八书、列传之文,斯亦可谓奇矣。”
- 7.
礼书释义:⒈古代记礼法之书。《周礼》、《仪礼》等著述均属之。《周礼·春官·大史》:“戒及宿之日,与羣执事读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贾公彦 疏:“言执书者,谓执行祭礼之书,若今仪注。”《左传·哀公三年》:“子服、景伯 至,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⒉《史记》八书之一。《史记·太史公自序》:“维 三代 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情性,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畧协古今之变,作《礼书》第一。”
- 8.
迁书释义:指 汉 司马迁 写的《史记》。 宋 孙甫《<唐史论断>序》:“《春秋》虽编年,经目其事,传载本末。迁 立纪传,亦约是体。故 刘餗 史例曰,传所以释纪,犹《春秋》之传焉。此可见 迁 书之不失也。”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就形貌而言,迁 书远异 左氏,而 班 史近同 迁 书。”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迁 书取材于《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以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织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