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宅 外宅的意思
wàizhái

外宅

简体外宅
繁体
拼音wài zhái
注音ㄨㄞˋ ㄓㄞ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zhái,(1) 住所,房子(多指较大的)。【组词】:住宅。内宅(指住宅内女眷的住处)。宅门。宅邸。宅第。(2) 葬地,墓穴。【例句】:宅兆(坟墓的四界)。(3) 居住。【例句】:宅心仁厚(居心仁义厚道)。

基本含义

指不属于自己家庭范围内的地方或他人的家。

外宅的意思

外宅 [wài zhái]

1. 外衙。在牙城(主将住的内衙的卫城)外,所以称外宅。

居元济外宅。——《资治通鉴·唐纪》

[external government office;]

外宅 引证解释

⒈ 城外住宅;别宅。

《墨子·迎敌祠》:“敌以北方来……将服必墨,其牲以彘,从外宅诸名大祠,灵巫或祷焉。”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奇 孝 材能,乃佩之王印,号曰将军,令居外宅,多给金钱,招致宾客。”
《新唐书·李愬传》:“黎明,雪止, 愬 入驻 元济 外宅, 蔡 吏惊曰:‘城陷矣!’”

⒉ 指男子养于别宅而与之同居之妇。

《水浒传》第四回:“亏杀了他,就与女儿做媒,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 赵员外,养做外宅。”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杨孔目 入赘在 柳妈妈 家,説:‘我养你母子二人丰衣足食,做箇外宅。’”


国语词典

外宅 [wài zhái]

⒈ 家宅的外院,相对于内宅而言。

⒉ 别宅、城外住宅。

《史记·卷一一八·衡山王传》:「王奇孝材能,乃佩之王印,号曰将军,令居外宅。」
《新唐书·卷一五四·李晟传》:「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

⒊ 旧时称妻室以外的妾妇。

《水浒传·第二二回》:「有个女儿,唤做婆惜,典于宋押司做外宅。」
《金瓶梅·第三回》:「官人,你养的外宅,东街上住的,如何不请老身去吃茶?」


外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外室释义:犹外宅。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
    • 2.
      外宅释义:外衙。在牙城(主将住的内衙的卫城)外,所以称外宅。
    • 3.
      衙兵释义:⒈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⒉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
    • 4.
      陶令宅释义:晋 诗人 陶潜 的家宅。后用指隐者居所。唐 顾非熊《万年厉员外宅残菊》诗:“今朝 陶令 宅,不醉却应难。”宋 辛弃疾《满江红·呈茂中前章纪广济仓事》词:“种柳已成 陶令 宅,散花更满 维摩 室。”

外宅(waizh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外宅是什么意思 外宅读音 怎么读 外宅,拼音是wài zhái,外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外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