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 [sù xìng]
1. 材料和物体在外力下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质。
英[plasticity;]
国语词典
塑性 [sù xìng]
⒈ 物体受超过其弹性限度的力作用,呈连续且永久变形的性质。
⒉ 材料能忍受塑形变性而不破断的能力,称为「塑性」。
反弹性
塑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可塑性释义:⒈也叫塑性。 即物体受外力变形后,在除去外力情况下保持其所成形状的能力。是黏土、树脂、塑料等的一种特性。⒉生物体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影响下,某些性质能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新类型的特性。如人的可培养、可教育性:青年人可塑性很大。
- 2.
可锻铸铁释义:用白口铸铁经过热处理后制成的有韧性的铸铁。有较高的强度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业。也叫马铁、玛钢。见〖铸铁〗。
- 3.
啤机释义:啤机即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
- 4.
地幔释义:地球内部介于地壳 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 深度从地下5—70千米至2 900千米。物质基本上呈固态,局部具有塑性。主要成 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由上而下,铁、镁含量渐增。以地下1,000千米深处为界,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 5.
塑化释义:塑化指塑料在料筒内经加热达到流动状态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的全过程。
- 6.
塑性炸药释义:⒈塑性炸药-⒉°c的温度范围内可任意改变炸药形状。主要用于装填特种弹药或供特种技术爆破使用。
- 7.
塑性粘度释义:在层流条件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线性关系时的斜率值。计量单位为“mPa.s”。用范氏粘度计测量时,600r/min的读值与300r/min读值之差即为塑性粘度。
- 8.
塑料释义:一般指以树脂为主要成分而具有可塑性的材料及其制品。在一定条件下,塑化成形,产品最后保持形状不变。种类很多,如电木、有机玻璃等。塑料具有质轻、绝缘、耐酸等优良特性。广泛用于制造业和生活用品,可代替金属、木材等。
- 9.
弹力长丝释义:利用合成纤维热塑性制成的具有永久非线性卷曲、蓬松而有弹性的化纤长丝。常见的有涤纶低弹丝和锦纶弹力丝。前者具有较低的伸缩性,适宜制作针织外衣料,其织物手感丰满,具有较大的弹性而又保持尺寸稳定性,挺括抗皱,毛型感强,透气性较好;后者具有很好的延伸性和弹性,用于织造弹力袜、内衣、运动衣、手套等针织物。
- 10.
强柱弱梁释义:指的是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的设计要求。用以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防止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倒塌。
- 11.
形状记忆合金释义: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能够在某一温度下经塑性变形而改变形状,在另一温度下又自动变回原来的形状。简称记忆合金。
- 12.
拔制释义:以拉力使坯料穿过各种形状的锥形模孔,改变它的断面,以获得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制品的塑性加工方法。
- 13.
明俊释义:亦作“明儁”。 明慧俊异。《世说新语·言语》“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刘孝标 注引《谢车骑家传》:“玄 字 幼度,镇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宋 王谠《唐语林·方正》:“﹝ 刘从諫 ﹞少年明俊,自谓 河 朔 近无伦比。”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於内,不可以传,虽 子瞻 之明儁,耆卿 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端木蕻良《可塑性的》:“那魅力则应该是水彩的明俊,还是油画似的热情呢?”
- 14.
有机玻璃释义:高分子化合物,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透明性好,质轻,不易破碎,有热塑性。 可用作玻璃的代用品,制航空窗玻璃、仪表盘等,也用来制日用品。
- 15.
树脂释义:遇热变软,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统称。一般是无定形固体或半固体。分为天然树脂(如松香、虫胶)和合成树脂(如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两类。是制造塑料的主要原料,也用来制涂料、黏合剂、绝缘材料等。
- 16.
橡皮泥释义:用白石蜡、火漆、生橡胶、陶土、水泥、石膏等材料掺和颜料制成的泥,柔软有塑性,不容易干,供儿童捏东西玩儿。
- 17.
滴塑释义:利用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具有状态可变的特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黏流性,而常温下又可恢复固态的特性,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和专门的工具喷墨,在其黏流状态下按要求塑造成设计的形态,然后在常温下固化成型。
- 18.
粉土释义:指粒径大于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的土。
- 19.
红铜棒释义:红铜即纯铜,又名紫铜,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电火花专用电蚀铜等要求导电性良好的产品。
- 20.
范性释义:见〖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