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斗讼 斗讼的意思
dòusòng

斗讼

简体斗讼
繁体鬥訟
拼音dòu sòng
注音ㄉㄡˋ ㄙㄨ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òu dǒu,(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例句】: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2) 量粮食的器具。【例句】: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3) 形容事物之大。【组词】:斗胆。(4) 形容事物之小。【组词】:斗室。(5) 像斗的东西。【组词】:斗车。斗笠。斗篷。熨斗。(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组词】: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7) 圆形的指纹。【组词】:斗箕。斗纹。(8)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9)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10) 古同“陡”,突然。(1) 对打。【组词】:斗殴。战斗。(2) 比赛胜负,争胜。【组词】: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3) 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组词】:斗牛。斗蟋蟀。(4) 拼合,对准,凑近。【组词】:斗眼。(5) 古同“逗”,逗引。

sòng,(1)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组词】:讼事。讼案。讼词。(2) 争辨是非。【组词】:争讼。聚讼纷纭。(3) 自责。【组词】:自讼。(4) 古同“颂”,颂扬。

基本含义

指争论、争斗、争执不休的纷争。

斗讼的意思

斗讼 [dòu sòng]

1. 亦作“?讼”。亦作“斗讼”。

3. 争讼。

斗讼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鬭讼”。争讼。

汉 王充 《论衡·论死》:“妒夫媚妻,同室而处,淫乱失行,忿怒鬭讼。”
《后汉书·乌桓传》:“有勇健能理决鬭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宋 苏轼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之四:“吏民怜我懒,鬭讼日已稀。”
《元典章·朝纲一·政纪》:“诸鬭讼之人徃徃直赴省部陈告。”
清 钱琦 《东郊劝农》诗之四:“尔农不古处,习敝好鬭讼。”


斗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厢释义:⒈宋 时京城外划分的八个居民管理区。 每区各置厢官,受理争斗讼诉之事;凡情节轻微者,可直接论断。《文献通考·职官十七》:“宋 朝 大中祥符 元年置京新城外八厢。真宗 以都门之外,居民颇多,旧例惟赤县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厢吏,命京府统之……凡民有鬭讼,事轻者得以决遣。”⒉宋 代指从全国各州调集保卫京师的厢兵。《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先是军人 王俊,自称八厢,诈取军中钱物,配 广南。”
    • 2.
      戏杀释义:谓相戏误伤而致死。 唐 代法律规定戏杀罪轻于斗杀,明 清 皆以斗杀论,至 光绪 末年又减轻论处。《唐律·斗讼》:“诸戏杀伤人者,减鬭杀伤二等。”长孙无忌 疏议:“戏杀伤人者,谓以力共戏鬭,因而杀伤人。”《清史稿·刑法志二》:“﹝ 光绪 ﹞三十二年,法律馆奏准将戏杀、误杀、擅杀虚拟死罪各案,分别减为徒、流。自此而死刑亦多轻减矣。”
    • 3.
      赤口日释义:旧时阴阳家所定禁忌日之一,谓其日主有斗讼之事。
    • 4.
      赤口释义:⒈谓谗毁者之口。⒉旧指一种恶神,主斗讼之事。⒊见“赤口日”。

斗讼(dous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斗讼是什么意思 斗讼读音 怎么读 斗讼,拼音是dòu sòng,斗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斗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