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斫断 斫断的意思
zhuóduàn

斫断

简体斫断
繁体斫斷
拼音zhuó duàn
注音ㄓㄨㄛˊ ㄉㄨ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uó, ◎ 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组词】:斫伐。斫丧(sàng )(喻摧残、伤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伤害身体)。

duàn,(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组词】: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组词】: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3) 判定,决定。【组词】: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组词】: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基本含义

用斧头砍断。

斫断的意思

斫断 [zhuó duàn]

1. 砍断;截断。

斫断 引证解释

⒈ 砍断;截断。

《西京杂记》卷五:“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復漂荡。”
唐 韩愈 《石鼓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鼉。”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电线都被军士斫断,电灯泡也多被他们拿去了。”


国语词典

斫断 [zhuó duàn]

⒈ 砍断、劈断。

唐·韩愈〈石鼓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见门内杀死老尼,吃了一惊,又寻进去,见房内又杀死小尼。一个是劈开头的;一个是斫断喉咙的。」


斫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斫断释义:砍断;截断。 《西京杂记》卷五:“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復漂荡。”唐 韩愈《石鼓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鼉。”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电线都被军士斫断,电灯泡也多被他们拿去了。”
    • 2.
      沈木释义:⒈亦作“沉木”。《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哀牢夷 者,其先有妇人名 沙壹,居於 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后以“沉木”借指夷族。唐 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波弄杨虔柳露布》:“逆贼 蒙俭、和舍 等,浮竹遗胤,沉木餘苗。邑殊礼义之乡,人习贪残之性。”⒉即沉香。《梁书·诸夷传·林邑》:“沉木者,土人斫断之,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参见“沉香”。
    • 3.
      沈香释义:⒈亦作“沉香”。香木名。产于亚热带,木质坚硬而重,黄色,有香味。心材为著名熏香料。中医以含有黑色树脂的树根或树干加工后入药,有镇痛、健胃等作用。亦指这种植物的木材。又名“伽南香”或“奇南香”。晋 嵇含《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交趾 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沉木香者,土人斫断,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清 赵翼《石蟹》诗:“木浮乃有沉香坚,石沉乃有浮磬薄。”⒉
    • 4.
      缺画释义:⒈文字缺漏笔画。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汉 初,吏民上书,字谬輒劾,是以马字缺画,而 石建 惧死。”⒉旧时避讳字往往有意缺其笔画,亦名“缺画”。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成都 石经,孟蜀 所刻,于 唐 高祖、太宗 之讳,皆缺画。”⒊指金石文字笔画的缺损。唐 韩愈《石鼓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鼉。”
    • 5.
      蛟鼍释义: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中则有神龟蛟鼉瑇瑁鳖黿。”唐 韩愈《石鼓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劒斫断生蛟鼉。”清 魏源《三江口宝带桥记》:“道光 三载,吴 越 大涝,鼃鳖生万灶,蛟鼉嬉千里。”陈三立《人日顾石公广文饮集龙蟠里》诗:“徐侯 罢钓 东海 水,胸次鬱律千蛟鼉。”

斫断(zhuod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斫断是什么意思 斫断读音 怎么读 斫断,拼音是zhuó duàn,斫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斫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