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i,(1) 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组词】:胎儿。胎生。胎教(jiào )(指通过母体对胎儿施加影响,为胎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胚胎。怀胎。(2) 事的开始,根源。【组词】:祸胎。(3) 器物的粗坯。【组词】:泥胎。铜胎。(4) 衬在衣服、被褥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组词】:棉花胎。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1. 妊娠期孕妇出现恶心、呕吐和腿部肿胀等反应。
英[nausea,vomiting and edema of legs during pregnancy;]
⒈ 道教谓自然的正气。
引《黄庭内景经·百穀章》:“臭乱神明胎气零。”
梁丘子 注:“胎气,谓无味之味,自然之正气也。”
⒉ 中医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气血运行的情况。胎气不顺有恶心、呕吐及下肢浮肿等现象。
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她一时躲不及,两隻手赶紧往怀里一握,却是怕碰了她的肚子,伤了胎气。”
《官场现形记》第五回:“太太的病本是鬱怒伤肝,又闪了一点力,略略动了胎气。看来还不要紧。”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她已决定不再随便的啼哭或暗自发愁,免得伤了胎气。”
⒈ 妇女在怀孕期间所显现的一些外在现象,如初期的恶心、呕吐或晚期下肢浮肿等。
引《红楼梦·第六九回》:「已是三月庚信不行,又常作呕酸,恐是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