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道教 道教的意思
dàojiào

道教

简体道教
繁体
拼音dào jiào
注音ㄉㄠˋ ㄐ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o,(1) 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 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 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句】: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组词】:会道门。一贯道。(8) 说,讲。【组词】: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9) 用语言表示情意。【组词】:道喜。道歉。道谢。(10) 线条。【组词】:铅笔道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组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基本含义

[释义]
(名)我国宗教之一,由东汉张道陵创立,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构成]
偏正式:道(教
[例句]
他创始了道教。(作宾语)

道教的意思

道教 [dào jiào]

1. 公元前6世纪时,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一种宗教,奉老子为教祖,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Taoism;]

道教 引证解释

⒈ 道德教化。

《墨子·非儒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倍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晋书·王沉传》:“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
《明史·孝义传序》:“观其至性所激,感天地,动神明,水不能濡,火不能爇,猛兽不能害,山川不能阻,名留天壤,行卓古今,足以扶树道教,敦厉末俗,纲常由之不泯,气化赖以维持。”

⒉ 我国主要宗教之一, 东汉 张道陵 根据传统的民间信仰而创立,到 南北朝 时盛行起来。奉 元始天尊、太上老君 为教祖。初时,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 金 元 以后分正一、全真二派。

《周书·武帝纪上》:“十二月癸巳,集羣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明 冯梦龙 《梦磊记·观梅感梦》:“朕乃 宋 朝第八代天子是也,初封 端王,入承大统,素好道教,别号 道君皇帝。”

⒊ 指佛教。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 宋文帝 ﹞又遣沙门 法长、道冲、道儁 等往彼祈请,并致书於 跋摩 及 闍婆王婆多伽 等,必希顾临 宋 境,流行道教。”


国语词典

道教 [dào jiào]

⒈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为教祖的宗教。相传创于东汉张陵,陵著有道书二十篇,自号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以符咒为人治病,讲炼丹长生之术,入教者须缴纳五斗米,时人称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经弟子广布,信徒渐增,遂正式成为道教,流传于全国。

玄教


道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三释义:⒈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籤》卷六。⒉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⒊犹言头绪、办法。⒋原由。
    • 2.
      一大劫释义:⒈佛教谓世界经历一次大生大灭的漫长时间。包括“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参阅《俱舍论》、《大智度论》。⒉道教谓天运九千九百周,地转九千三百度,以致阴阳变通、天地改易。参见“大劫”。
    • 3.
      丁女释义:⒈已到服力役年龄的成年女子。《墨子·备城门》:“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计之,五十步四十人。”《汉书·严安传》:“﹝ 秦 ﹞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文献通考·户口二》:“丁男调布绢各二丈,丝三两……丁女并半之。”⒉指火。丙丁为火。道教以六丁为阴神,名:“六丁玉女”,故以“丁女”称火。宋 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丁女真水妃,寒山便火耘。”宋 苏轼《真一酒歌》:“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王文诰 辑注:“次公 曰:‘壬公言水也,丁女言火也,既出华池之水,则
    • 4.
      丁甲释义:即六丁六甲。本为道教神名。后亦泛指天兵天将。
    • 5.
      丁老释义:道教语。称心之神。因心属丁火,故称。
    • 6.
      七十二地煞释义: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地煞星,《水浒传》因以附会 梁山泊 中的七十二个头领。
    • 7.
      七星坛释义:道教用以祭祀北斗七星的台。
    • 8.
      七真释义: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 汉 茅盈、茅固、茅衷 兄弟隐于 茅山 得道成仙,后 晋 之 杨羲、许穆、许翙 及 唐 之 郭崇真 皆于 茅山 得道,因合称“七真”。唐 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 茅、二 许、一 杨、一 郭,是为七真。”唐 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2)指 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紫清、刘永年、彭鹤林 七人,称“南宗七真”。(3)指 马丹阳、邱长
    • 9.
      七诰释义:南朝 梁 陶弘景 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誥”泛称道教经典。
    • 10.
      七返九还释义:谓以火炼金,使金返本还原,成为仙丹。道教以“七”代表火,以“九”代表金。
    • 11.
      三丹田释义:道教谓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
    • 12.
      三乘释义:⒈三乘(sānshèng):三乘车。每乘四马。⒉三乘(sānchéng):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⒊道教语。谓以元始天尊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灵宝天尊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道德天尊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
    • 13.
      三乾释义:犹三天。 道教称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为三天。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诗:“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 14.
      三元八会释义:道教语。三元,日、月、星。三元加上木、火、土、金、水五行为八会。指 仓颉 造字之前,由三五妙气凝空而成的“云篆”、“天书”,为一切道经之相。
    • 15.
      三元君释义:道教谓 元始天尊 居玉清天之 三元宫,因称其为 三元君。
    • 16.
      三十二天释义:⒈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⒉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 17.
      三十六天释义: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籤》卷二一。
    • 18.
      三十六天罡释义: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 小说家即以附会于 梁山泊 中的三十六位头领。
    • 19.
      三十六玉皇释义:道教所称的三十六天帝。
    • 20.
      三厌释义:道教谓三种不忍食的动物,即雁、狗、乌鱼。

道教(dao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道教是什么意思 道教读音 怎么读 道教,拼音是dào jiào,道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道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