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赤豆 赤豆的意思
chìdòu

赤豆

简体赤豆
繁体
拼音chì dòu
注音ㄔˋ ㄉ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ì,(1)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组词】:赤血。赤字。(2) 真诚,忠诚。【例句】: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3) 空无所有。【组词】:赤手空拳。赤地千里。(4) 裸露。【例句】:赤脚(光脚)。

dòu,(1)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组词】: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煮豆燃萁。目光如豆。(2) 形状像豆粒的东西。【组词】:土豆儿。(3)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组词】:俎豆。(4) 姓。

基本含义

指红豆,也用来形容爱情的美好和纯洁。

赤豆的意思

赤豆 [chì dòu]

1. 双子叶植物,豆科。一年生草本。茎蔓生或直立。三出复叶。花黄或淡灰色。荚果无毛,种子椭圆或长椭圆形,一般为赤色。原产于亚洲,中国栽培较广。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可作粮食和副食品,并可供药用。茎、叶可作饲料或绿肥。

赤豆 引证解释

⒈ 即赤小豆。 《东观汉记·邓禹传》:“禹 与 赤眉 战, 赤眉 阳败,弃輜重走,皆载赤豆覆其上。兵士飢,争取之。参见“赤小豆”。

赤眉 引还,击之,军溃乱。”
《北史·流求传》:“宜稻、粱、禾、黍、麻、豆、赤豆、胡黑豆等。”


国语词典

赤豆 [chì dòu]

⒈ 红豆的别名。参见「红豆」条。


赤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红饭释义:大麦掺赤豆做的饭。
    • 2.
      五生释义:宋 元 以来,每于农历七月初七前将绿豆、小豆(赤豆)、小麦等用水浸入磁器内,待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线束之,置小盆中,七夕供奉,俗谓种生。此类以五彩线所系之物谓之“五生”。见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
    • 3.
      人口粥释义:旧俗腊月二十五日为祭祀食神而煮的赤豆粥。宋 吴自牧《梦粱录·十二月》:“二十五日,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有猫狗者,亦与焉。不知出于何典。”
    • 4.
      口分释义:⒈按人口分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汉 何休 注:“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⒉每口人应分得之田。《新唐书·食货志一》:“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篤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餘为口分。”参见“口分田”。⒊自己分内应得的食品。宋 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诗序:“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闔家同饗,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宋 杨万里《花》诗:“蜂蝶
    • 5.
      口数粥释义:旧俗农历十二月廿五日煮赤豆粥,全家计口而食,称“口数粥”或“口数”。
    • 6.
      小豆释义:赤豆。
    • 7.
      条鞭法释义:⒈即一条鞭法。明 中叶以后的赋役制度,清 代因之。《续文献通考·职役二》:“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输於官。一岁之役,官为僉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併为一条,皆计亩徵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⒉即一条鞭法。实行一条鞭法后所归并的各项赋役的总称。亦省称“条鞭”。明 沉榜《宛署杂记·经费下》:“每年额派小麦、赤豆、白豆、大青、黄豆、库子三名,俱见条鞭下。”明 沉榜《宛署杂记·经费下》:“本县各官柴
    • 8.
      红小豆释义:赤豆。
    • 9.
      羊羹释义:用赤豆粉、琼脂、砂糖等制成的一种点心。
    • 10.
      腊八豆释义:用于制作腊八粥的各种豆类,如赤豆、绿豆、豇豆。
    • 11.
      赤小豆释义:赤豆。
    • 12.
      闲种释义:亦作“间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同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耕作方式。也叫间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个在三年内增产百分之六十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增种高产作物。全部一年两作,实行间种。”《人民日报》12:“玉米株间再间种赤豆。”

赤豆(chid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赤豆是什么意思 赤豆读音 怎么读 赤豆,拼音是chì dòu,赤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赤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