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誓死 誓死的意思
shì

誓死

简体誓死
繁体
拼音shì sǐ
注音ㄕˋ ㄙ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组词】:誓师。誓词。誓愿。誓死。(2) 表示决心的话。【组词】:发誓。宣誓。立誓。

sǐ,(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组词】: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2) 不顾生命。【例句】: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3) 固执,坚持到底。【组词】:死心塌地。死卖力气。(4) 无知觉。【组词】:睡得死。(5) 不活动,不灵活。【组词】:死结。死理。死板。(6) 不通达。【组词】:死胡同。死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组词】:死文字。(8) 极,甚。【组词】:乐死人。

誓死的意思

誓死 [shì sǐ]

1. 立下誓愿,表示至死不变。

闯王明白大家都誓死跟随他到郧阳山中,深深感动。——姚雪垠《李自成》

[dare to die; pledge one's life;]

誓死 引证解释

⒈ 立誓至死不变。

唐 元稹 《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姑娘既痛他父亲的含寃,更痛那寃由自己而起:这便是他誓死报仇的根子。”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我们无产阶级誓死不做敌人的俘虏!”


国语词典

誓死 [shì sǐ]

⒈ 立下誓愿,表示至死皆不改变。

如:「他们保卫家园的决心誓死不变。」


誓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决死释义:属性词。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决死战。决死的斗争。
    • 2.
      发誓释义: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指天发誓。他们发过誓,要为烈士报仇。
    • 3.
      敢死释义:⒈勇敢不怕死;决死。 ⒉指敢死士。

誓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百壮士释义: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于8月13日在 上海 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 在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推动下,驻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官兵坚守四行仓库,誓死不退。时称“八百壮士”,也称“四行孤军”。老舍《四世同堂》二六:“最使他兴奋的是象胡阿毛与八百壮士一类的消息。”
    • 2.
      勒兵释义:⒈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军鼓譟勒兵,武安 屋瓦尽震。”《汉书·武帝纪》:“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餘里,威震 匈奴。”《陈书·高祖纪》:“﹝ 高祖 ﹞於是勒兵鼓行而进。”明 屠隆《綵毫记·誓死不从》:“大王正宜戮力勤王,勒兵讨贼。”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十年二月,杭州 沦没,将军 忠壮公 瑞昌、副都统 果毅公 杰纯 勒兵死守,鏖战六日夜,卒復省垣。”⒉犹陈兵。《汉书·隽不疑传》:“右将军勒兵闕下,以备非常。”南朝 陈 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千百为
    • 3.
      卫足释义:《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 曰:‘鲍庄子 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 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言 鲍牵 居乱,不能危行言逊。”后因以“卫足”比喻自全或自卫。《陈书·世祖纪》:“王琳 识暗挈瓶,智慙卫足,干纪乱常,自貽颠沛。”明 汤显祖《紫钗记·节镇宣恩》:“霍小玉 怜才誓死,有望夫石不语之心;破产回生,有 怀清臺 卫足之智。”按,或以为葵非向日葵。《左传·成公十七年》杨伯峻 注:“葵非向日葵,杜 注以向日葵解之,不确……向日葵叶不可食,此葵或是金钱紫花葵或秋葵。古代以葵为蔬菜,不待其老便掐,
    • 4.
      守死释义:⒈坚持到死而不改变。⒉誓死守卫。⒊谓执意。
    • 5.
      张睢阳齿释义:安禄山 叛乱时,唐 睢阳 守 张巡 誓死守城,每战大呼,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贼将 尹子奇 谓 巡 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 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 以大刀剔 巡 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见《旧唐书·张巡传》。后因以为忠义的典型。
    • 6.
      指南录后序释义:散文篇名。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诗集《指南录》的序之一。文中回顾了作者出使元军被扣留,逃出后历尽艰险,多次濒临死亡的经过,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慷慨豪情。
    • 7.
      无辱释义:⒈谦词。犹言不劳枉驾。《左传·昭公二年》:“非伉儷也,请君无辱。”《仪礼·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昬昕,受诸禰庿。辞无不腆、无辱。”郑玄 注:“主人不谢来辱。”贾公彦 疏:“主人不谢来辱者,此亦是不为谦虚,教女正直之义也。”⒉不受耻辱;不受侮辱。汉 刘向《说苑·敬慎》:“谚曰:‘诫无詬,思无辱。’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三国志·魏志·何虁传》:“太祖 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虁 常蓄毒药,誓死无辱,是以终不见及。”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昭宣帝三》:“﹝ 丁会 ﹞不北面以推戴弑君之贼,为佐
    • 8.
      枯鱼过河泣释义:《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復及。 ”后因以喻誓死进击,不顾及失败。
    • 9.
      矢命释义:犹誓死。
    • 10.
      矢死释义:誓死。谓下定决心,宁可死去。
    • 11.
      誓死不二释义: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 12.
      誓死释义:立下誓愿,表示至死不变:誓死保卫祖国。
    • 13.
      赌死释义:拼死;誓死。
    • 14.
      陈天华释义:(1875—190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字星台,号思黄,湖南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所写《警世钟》《猛回头》等书,用通俗的语言积极鼓吹革命,控诉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影响很大。回国后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准备起义未成,流亡日本。在日本参加同盟会。1905年12月在东京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而投海自杀,留下绝命书,激励同志誓死救国。有《陈天华集》。

誓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百壮士释义: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于8月13日在 上海 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 在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推动下,驻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官兵坚守四行仓库,誓死不退。时称“八百壮士”,也称“四行孤军”。老舍《四世同堂》二六:“最使他兴奋的是象胡阿毛与八百壮士一类的消息。”
    • 2.
      勒兵释义:⒈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军鼓譟勒兵,武安 屋瓦尽震。”《汉书·武帝纪》:“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餘里,威震 匈奴。”《陈书·高祖纪》:“﹝ 高祖 ﹞於是勒兵鼓行而进。”明 屠隆《綵毫记·誓死不从》:“大王正宜戮力勤王,勒兵讨贼。”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十年二月,杭州 沦没,将军 忠壮公 瑞昌、副都统 果毅公 杰纯 勒兵死守,鏖战六日夜,卒復省垣。”⒉犹陈兵。《汉书·隽不疑传》:“右将军勒兵闕下,以备非常。”南朝 陈 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千百为
    • 3.
      卫足释义:《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 曰:‘鲍庄子 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 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言 鲍牵 居乱,不能危行言逊。”后因以“卫足”比喻自全或自卫。《陈书·世祖纪》:“王琳 识暗挈瓶,智慙卫足,干纪乱常,自貽颠沛。”明 汤显祖《紫钗记·节镇宣恩》:“霍小玉 怜才誓死,有望夫石不语之心;破产回生,有 怀清臺 卫足之智。”按,或以为葵非向日葵。《左传·成公十七年》杨伯峻 注:“葵非向日葵,杜 注以向日葵解之,不确……向日葵叶不可食,此葵或是金钱紫花葵或秋葵。古代以葵为蔬菜,不待其老便掐,
    • 4.
      守死释义:⒈坚持到死而不改变。⒉誓死守卫。⒊谓执意。
    • 5.
      张睢阳齿释义:安禄山 叛乱时,唐 睢阳 守 张巡 誓死守城,每战大呼,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贼将 尹子奇 谓 巡 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 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 以大刀剔 巡 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见《旧唐书·张巡传》。后因以为忠义的典型。
    • 6.
      指南录后序释义:散文篇名。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诗集《指南录》的序之一。文中回顾了作者出使元军被扣留,逃出后历尽艰险,多次濒临死亡的经过,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慷慨豪情。
    • 7.
      无辱释义:⒈谦词。犹言不劳枉驾。《左传·昭公二年》:“非伉儷也,请君无辱。”《仪礼·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昬昕,受诸禰庿。辞无不腆、无辱。”郑玄 注:“主人不谢来辱。”贾公彦 疏:“主人不谢来辱者,此亦是不为谦虚,教女正直之义也。”⒉不受耻辱;不受侮辱。汉 刘向《说苑·敬慎》:“谚曰:‘诫无詬,思无辱。’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三国志·魏志·何虁传》:“太祖 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虁 常蓄毒药,誓死无辱,是以终不见及。”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昭宣帝三》:“﹝ 丁会 ﹞不北面以推戴弑君之贼,为佐
    • 8.
      枯鱼过河泣释义:《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復及。 ”后因以喻誓死进击,不顾及失败。
    • 9.
      矢命释义:犹誓死。
    • 10.
      矢死释义:誓死。谓下定决心,宁可死去。
    • 11.
      誓死不二释义: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 12.
      誓死释义:立下誓愿,表示至死不变:誓死保卫祖国。
    • 13.
      赌死释义:拼死;誓死。
    • 14.
      陈天华释义:(1875—190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字星台,号思黄,湖南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所写《警世钟》《猛回头》等书,用通俗的语言积极鼓吹革命,控诉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影响很大。回国后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准备起义未成,流亡日本。在日本参加同盟会。1905年12月在东京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而投海自杀,留下绝命书,激励同志誓死救国。有《陈天华集》。

誓死造句

1.誓死不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人,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2.文天祥在狱中忍受着非人的折磨,誓死不屈服。

3.在千钧一发之际,我们要誓死保卫祖国。

4.听到敌人的阴谋,不由得令人怒发冲冠,誓死反抗到底。

5.每个国民都应该为国家披肝沥胆,誓死效忠。

6.处于热恋的未婚男子经常把“上刀山、下火海,排除万难,誓死不渝”当作口头语。

7.敌人以泰山压卵之势攻打我方城池,守军誓死抵抗。

8.文天祥被俘后,誓死不屈,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均以正义斥之。

9.誓死捍卫祖国,让我们的血肉之躯为祖国带来永久和平;誓死追随祖国,让我们的精神得到不可撼动的信仰;誓死保护祖国,让那些不法分子从祖国的怀抱中剔除,让我们的兄弟姐妹们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

10.他对这件事一直切齿腐心,誓死必报。

11.把我的生命放大到最后的边际,是葡萄一样成串的欢喜,一颗一颗的叫喊誓死抵抗着步步靠近的秋季。

12.我们誓死抵抗。我们誓不言败。我们是一个整体,一个团结起来的整体。我们将获得胜利,而它们的神必将失败。

13.您好,这个语录应该在庭审中大声朗读出来。我爱你,誓死不离不弃。你非要离随你去吧。

14.誓死遵循教义,这是每个墨家弟子都用自己的生命作过承诺的。

誓死(shi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誓死是什么意思 誓死读音 怎么读 誓死,拼音是shì sǐ,誓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誓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