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评议 评议的意思
píng

评议

简体评议
繁体評議
拼音píng yì
注音ㄆㄧㄥ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íng,(1) 议论,评论。【组词】:评议。评语。评改。评点。评估。评审。评述。短评。(2) 判出高下。【组词】:评比。评定。评理。评判。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基本含义

评价和议论。

评议的意思

评议 [píng yì]

1. 评论是非。

[ appraise sth.through discussion; ]

2. 商量;商议。

与他评议。

[ discuss; consult; ]

评议 引证解释

⒈ 经议论而评定;评论。

《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
唐 权德舆 《唐故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铭序》:“李公 尝称公交道之深,评议之正,天下之人,以为知言。”
清 焦循 《阮中丞得陶陵鼎送置焦山邀同人以诗媵之》:“从此鼎入山,烟霞自深匿,评议任游人,永勿堕货殖。”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不好评议。”

⒉ 商讨;商议。

宋 司马光 《答彭朝议书》:“足下位为朝大夫,任为部刺史,於朝政闕失,民间疾苦,愿不惜以时上闻,俟禁中降出,得与诸公评议协同者,即行之。”
《三国志平话》卷上:“玄德 归宅,与二弟评议。”


国语词典

评议 [píng yì]

⒈ 商量、讨论而加以评断。

《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高句骊传》:「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
《魏书·卷六〇·程骏传》:「诏百僚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

评断 仲裁


评议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仲裁释义: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裁决。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非诉讼方式。分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得仲裁。
    • 2.
      评断释义:评论判断:评断是非。

评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述三评释义:一述,就是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在党员大会上述职说事。 在述职说事时,要紧扣向群众承诺的事项,向党员汇报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三评,就是指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在评议时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坚持干什么就点什么,干什么就评什么,既客观地肯定成绩,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激发争创活力,促进承诺兑现。
    • 2.
      东林书院释义:故址在今 江苏省 无锡市。原为 宋 杨时 讲学之所,元 废为僧舍。明 万历 间,顾宪成 等倡议重修,并与 高攀龙 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后被目为东林党。参阅 清 许献 等《东林书院志》。
    • 3.
      公议释义:大家在一起评议:自报公议。
    • 4.
      刑统释义:我国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简称。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当时施行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自 唐 至 宋,历代沿袭。始于 唐宣宗 大中 年间的《大中刑法统类》,现仅存《宋刑统》。《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命御史知杂事 张湜 等训释,详定为刑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刑统皆 汉 唐 旧文,法家之五经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周世宗 令御史 张湜 等注释删节,王溥、范质 等据文评议,详定为《刑统》二十一卷。”
    • 5.
      博议释义:全面详尽地讨论或评议。
    • 6.
      品评卓逸释义:品:辨别;评:评议;卓:高明;逸:超出一般。
    • 7.
      奏谳释义: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
    • 8.
      展评释义:展览评比;展销评议:影视作品展评。
    • 9.
      平事释义:⒈平常之事。汉 王充《论衡·商虫》:“虫食他草,平事不怪,食五穀叶,乃谓之灾。”⒉两国间友好相遇之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及 宋 向戌 将平 晋 楚,声子 通使於 晋”晋 杜预 注:“为国通平事。”⒊指评议事情。清 魏禧《卖酒者传》:“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 10.
      平亭释义:谓研究斟酌,使得其平。亦泛指评议。
    • 11.
      平画释义:⒈评议谋划。⒉壁画。
    • 12.
      平议释义:⒈公平地论定是非曲直。⒉评论;评议。
    • 13.
      平道释义:⒈犹评议,评说。⒉平正之道;平坦之道。⒊星官名。属角宿,角宿一、二的东西两星,即室女座θ、m两星。
    • 14.
      庭论释义:在朝廷上当众评议。庭,通“廷”。
    • 15.
      弹议释义:批评议论。
    • 16.
      敍功释义:亦作“叙功”。 评议功勋的大小。《红楼梦》第一一九回:“皇上圣心大悦,命九卿叙功议赏,并大赦天下。”
    • 17.
      朝议释义:⒈谓在朝中议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 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清 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有朝议之公,有舆论之详,易矣而实难。”⒉指朝廷的评议、决议。晋 潘岳《关中诗》:“翘翘 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宋 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淳祐 辛亥,郑丞相 清之 当国,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清 李清《三垣笔记》上:“朝议以国计不足,暂借民间房租一年,於是怨声沸京城,呼 崇禎 为重徵。”⒊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 隋,
    • 18.
      杂议释义:集议;共同评议。
    • 19.
      核论释义:⒈犹确论,高论。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恐辞辨虽巧,难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论也。”⒉覈論:深刻的言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 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李贤 注:“覈,犹实也。”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恐辞辨虽巧,难可俱通,又非所望於覈论也。”⒊深刻评议。《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元年》:“子将 者,训 之从子 劭 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 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
    • 20.
      献状释义:⒈谓观裸状之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 晋侯 ﹞入 曹。数之,以其不用 僖负羈 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惠栋 补注:“献状,谓观状也。先责其用人之过,然后诛观状之罪。”相传 晋文公 骈胁,而 曹公 曾近观其裸浴,故责其观裸状之罪。⒉呈现某种形态;做出某种姿态。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絳闕。”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岂与夫冠猴献状,评议其得失者哉!”浦起龙 通释:“献状,媚态也。”宋 黄庭坚《胜业寺悦亭》诗:“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元 尹廷高《雨中度江

评议(pi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评议是什么意思 评议读音 怎么读 评议,拼音是píng yì,评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评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