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采听 采听的意思
cǎitīng

采听

简体采听
繁体採聽
拼音cǎi tīng
注音ㄘㄞˇ ㄊ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ǎi cài,(1)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称“采邑”。

tīng,(1) 用耳朵接受声音。【组词】: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组词】:言听计从。(3) 任凭,随。【例句】: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4) 治理;判断。【例句】:听讼(审理案件)。听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例句】:一听可口可乐。

基本含义

指秘密收集情报或探听消息。

采听的意思

采听 [cǎi tīng]

1. 探听。

3. 犹采纳。

采听 引证解释

⒈ 探听。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凌準 等主谋议唱和,採听外事。”
宋 苏轼 《谢制科启》:“通变者恐人才之未尽,故详於採听而畧於临时。”

⒉ 犹采纳。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三状》:“臣前已具言 河 利害甚详,而未蒙採听。”
收集听取。 《国语·晋语六》“风听臚言於市” 三国 吴 韦昭 注:“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古今诗话》云:‘ 太祖 采听明远,每边事,纤息必知。’”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三·附录》:“旅蒙 盛杏蓀、唐景星、徐雨之 三观察,采听商情,禀请傅相帮办招商局。”


采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刓蠹释义:谓弊害。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今议者条其刓蠹,悉皆明白,未即采听,何勇於兴利而怯於除害乎?”
    • 2.
      胪言释义:传言;流言;群体之言。《国语·晋语六》:“风听臚言於市,辨祅祥於謡。”韦昭 注:“风,采也。臚,传也。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唐 刘禹锡《上杜司徒书》:“飞语一发,臚言四驰。”清 夏燮《<中西纪事>原叙》:“爰取昔日所藏,詮次成帙,坿陈肊见,以当臚言,藉备异日史家之采择。”章炳麟《代议然否论》:“总统之选,非能自庸妄陵猎得之,必其尝任方面与为国务官者,功伐既明,才略既著,然后得有被选资格,故虽以全国人民臚言推举,不至怐瞀而失其伦也。”
    • 3.
      蚊虻释义:亦作“蟁虻”。一种危害牲畜的虫类。以口尖利器刺入牛马等皮肤,使之流血,并产卵其中。亦指蚊子。《后汉书·孔融传》:“性既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次 之辱,不知贬毁之於己,犹蚊虻之一过也。”李贤 注:“言蚊虻之暂过,未以为害。”宋 沉括《梦溪笔谈·讥谑》:“信安、沧、景 之间多蚊虻。夏月,牛马皆以泥涂之,不尔多为蚊虻所毙。”王闿运《<墨子校注>序》:“遭时彊横,诸凶窃位,怙其势力富厚,儌一朝之幸,逞志纵欲,曾无采听,视匹夫所陈,先王之言,若蟁虻雚雀之过乎前。”《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我要让蚊
    • 4.
      采听释义:⒈探听。 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凌準 等主谋议唱和,採听外事。”宋 苏轼《谢制科启》:“通变者恐人才之未尽,故详於採听而畧於临时。”⒉犹采纳。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三状》:“臣前已具言 河 利害甚详,而未蒙採听。”⒊收集听取。《国语·晋语六》“风听臚言於市”三国 吴 韦昭 注:“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古今诗话》云:‘太祖 采听明远,每边事,纤息必知。’”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三·附录》:“旅蒙 盛杏蓀、唐景星、徐雨之 三观察,采听商情,禀请傅相帮办招商局。”
    • 5.
      风听释义:⒈收集、听取。《国语·晋语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於民,於是乎使工诵諫於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臚言於市,辨祆祥於謡,考百事於朝,问谤誉於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韦昭 注:“风,采也。臚,传也。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⒉由传闻而得知的消息。《宋书·臧质传》:“臣诚庸懦,奉教前朝,虽恧《緇衣》好贤之美,敢希《巷伯》恶恶之情,固已藉风听而宵愤,抚短策而驰念。”《魏书·广陵王羽传》:“然五局所司,专主刑狱,比闻诸风听,多论五局不精。”章炳麟《与人论文书》:“其下或及神怪,时有目覩,不乃得之风
采听是什么意思 采听读音 怎么读 采听,拼音是cǎi tīng,采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采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