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 [rén dé]
1. 待人宽厚而好施恩德。
英[benevolent moral integrity;]
仁德 引证解释
⒈ 指致利除害爱人无私的崇高道德。
引《逸周书·大聚》:“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
《淮南子·缪称训》:“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盛者也。”
《后汉书·鲁恭传》:“进柔良,退贪残,奉时令。所以助仁德,顺昊天,致和气、利黎民者也。”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此诚陛下仁德之至。”
国语词典
仁德 [rén dé]
⒈ 仁爱的德泽。
引《淮南子·缪称》:「善之由我,与其由人,若仁德之盛者也。」
《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自历世所宾,舟车所暨,靡不讴歌仁德,抃舞来庭。」
仁德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邪恶释义:(性情、行为)不正而且凶恶:邪恶势力。
仁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仁不义释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 2.
不惠释义:⒈不顺。⒉不仁德;无德行。⒊不聪明,愚笨。惠,通“慧”。⒋谓白痴。
- 3.
为仁由己释义: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
- 4.
为官不仁释义:指做官没月有仁德之心,不知道为民着想。
- 5.
亚圣释义:⒈谓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解》:“﹝ 孟子 ﹞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初学记》卷九引 三国 吴 张俨 《默记》:“ 汉光武 体亚圣之才,执文武略,聪明仁德。”《旧唐书·姚崇传》:“昔 孔丘 亚圣,母墓毁而不修; 梁鸿 至贤,父亡席卷而葬。”⒉指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的人。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鲁 去 吴 千有餘里,使 离朱 望之,终不能见,况使 颜渊 ,何能审之?如才庶几者,明目异於人,则世宜称亚圣,不宜言 离朱 。”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夫所谓亚圣者,必具体而微,
- 6.
仁兽释义:麒麟的别名。古代传说麒麟口不食生物,足不践生草,有王者则至,为仁德之兽。《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文选·刘祯<公宴诗>》:“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刘良 注:“仁兽,麟也。”
- 7.
仁仁释义:厚爱;仁德深厚。
- 8.
仁宥释义:仁德宽宥。
- 9.
仁圣释义:⒈仁德圣明。亦指仁德圣明者。古代多用作称颂帝王的套词。⒉对皇帝的尊称。
- 10.
仁声释义:⒈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或乐声。《孟子·尽心上》:“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赵岐 注:“仁声,乐声《雅》《颂》也。”汉 王褒《洞萧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⒉指施行仁德而赢得的声誉。汉 扬雄《羽猎赋》:“仁声惠於北狄,武谊动於南邻。”《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初自 燕、代 则仁声洽著,行自 齐、鲁 则英风播流。”唐 元稹《郑涵授尚书考功郎中冯宿刑部郎中制》:“二帝三王之所以仁声无穷,绩用明而刑罚当也。”宋 王安石《送王蒙州》诗:“仁声已逐春风到,使节犹占夜斗行。”明
- 11.
仁寿释义:有仁德而长寿。
- 12.
仁宇释义:⒈谓在仁德覆蔽之下。 宇,覆庇。⒉犹仁里。对他人住处的敬称。
- 13.
仁德堂释义:明 皇宫堂名。 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隆道阁 ﹞之下曰 仁德堂。即旧 精一堂,亦 隆庆 四年所更。”
- 14.
仁泽释义:仁德恩泽。
- 15.
仁瑞释义:仁德的瑞应。
- 16.
仁者安仁释义:有仁德的人,安于仁道。
- 17.
仁育释义:以仁德教化培育。
- 18.
仁者必寿释义:寿:长寿。仁德的人一定会长寿。
- 19.
仁者无忧释义:有仁德的人不会因为心虚而忧虑。
- 20.
仁者不忧释义:有仁德的人不会因为心虚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