擐甲 [huàn jiǎ]
1. 穿上甲胄,贯甲。
擐甲 引证解释
⒈ 穿上甲冑,贯甲。
引《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宋书·建平王宏传》:“至於边城举燧,羽驛交驰,而望其擐甲推锋,立功閫外,譬缘木求鱼,不可得矣。”
清 姚鼐 《出塞》诗:“连营鼓角夜星环,擐甲弓刀晓露閒。”
国语词典
擐甲 [huàn jiǎ]
⒈ 穿著铠甲。
引《国语·吴语》:「夜中,乃令服兵擐甲,系马舌,出火灶。」
擐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奋张释义:⒈有力地伸展、张开。唐 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磔其梟狼,养以雨风,桑穀奋张,厥壤大丰。”宋 叶适《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其人往往有奋张鬚髯,凭託气势,生事立威以自贤者。”明 唐顺之《指挥佥军汤雪江墓碑铭》:“公本将家子,当其擐甲跃马,鬚髯奋张,可谓雄勇。”⒉振奋;奋扬。《新唐书·康承训传》:“承训 罢冗费,市马益军,军乃奋张。”宋 岳飞《奏辞太尉第二札子》:“臣顷自天下兵兴时,实有志於奋张皇威,削平僭乱。”
- 2.
建旟释义:⒈古代冬季大阅,州里之长立旟旗以为标志,象征勇猛、敏捷。建,树立;旟,画有鸟隼的旗。《周礼·春官·司常》:“及国之大閲,赞司马颁旗物: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⒉指大将出镇。《晋书·良吏传论》:“鲁芝 等建旟剖竹,布政宣条,存树威恩,没留遗爱,咸见知明主,流誉当年。”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每建旟推轂,三令五申,躬擐甲胄,亲当矢石。”清 汪彦博《纪柳州杨太守劝民开垦荒地事》诗:“杨侯 才多抱伟略,建旟边嶠新分符。”
- 3.
擐甲释义:穿上甲冑,贯甲。《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宋书·建平王宏传》:“至於边城举燧,羽驛交驰,而望其擐甲推锋,立功閫外,譬缘木求鱼,不可得矣。”清 姚鼐《出塞》诗:“连营鼓角夜星环,擐甲弓刀晓露閒。”
- 4.
擐甲挥戈释义:擐:穿上。甲:铠甲。戈:武器。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全副武装,英勇顽强。亦作“擐甲操戈”、“擐甲持戈”。
- 5.
秘戏释义:⒈原指后宫内秘密之戏剧。后亦泛指男女淫秽嬉戏。《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周仁 ﹞以是得幸 景帝,入卧内,於后宫祕戏,仁 常在旁。”司马贞 索隐:“谓后宫中之戏剧,宜可祕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攸 有宠於帝,进见无时,与 王黼 得预宫中祕戏。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袴,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中,多道市井淫媟謔浪语以献笑悦。”清 唐孙华《夏重谈金陵旧事》诗:“权门輦金帛,掖庭陈祕戏。”⒉奇妙之戏。犹今杂技。《隶释·魏大飨碑》:“六变既毕,乃陈祕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礼毕,天子躬擐甲
- 6.
缓带轻裘释义: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 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资治通鉴·後梁均王贞明元年》:“明日王緩帶輕裘而進,令 張彦 之卒擐甲執兵,翼馬而從。”
- 7.
贯甲释义:⒈洞穿衣甲。⒉穿上衣甲;擐甲。⒊把衣甲的叶片串连起来。
- 8.
露次释义:止宿野外。《后汉书·献帝纪》:“壬申,幸 曹阳,露次田中。”《晋书·元帝纪》:“及 西都 不守,帝出师露次,躬擐甲胄,移檄四方。”《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露次者,出宿于野,上无屋宇。”《新唐书·孔纬传》:“时羣臣露次 盩厔,为盗剽胁,衣囊略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