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取死 取死的意思

取死

简体取死
繁体
拼音qǔ sǐ
注音ㄑㄨˇ ㄙ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ǔ,(1) 拿。【组词】:索取。取书。取款。窃取。(2) 选择。【组词】: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3) 采用。【组词】: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4) 得到,招致。【组词】:获取。取经。取偿。取悦。(5) 消去。【组词】:取消。取缔。

sǐ,(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组词】: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2) 不顾生命。【例句】: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3) 固执,坚持到底。【组词】:死心塌地。死卖力气。(4) 无知觉。【组词】:睡得死。(5) 不活动,不灵活。【组词】:死结。死理。死板。(6) 不通达。【组词】:死胡同。死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组词】:死文字。(8) 极,甚。【组词】:乐死人。

取死的意思

取死 [qǔ sǐ]

1. 犹敢死。

取死 引证解释

⒈ 犹敢死。

《何典》第九回:“黑漆大头鬼 虽然勇猛,无奈是空心肚里,又遇那些阴兵尽是取死之士,一个个越杀越上的,再不肯退。”


取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百其身释义: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 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 2.
      以否释义:亦作“以不”。犹言与否。表疑问之词,其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不,同“否”。《魏书·李顺传》:“卿往积岁,洞鉴废兴,若朕此年行师,当克以不?”《北史·元祯传》:“禎 告诸 蛮 曰:‘尔乡里作贼如此,合死以不?’”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不知 杨侯 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朱熹 考异:“以、与通用。”《旧唐书·虢王凤传》:“融 私使问其所亲成均助教 高子贡 曰:‘可入朝以否?’子贡 报曰:‘来必取死。’”
    • 3.
      劓刖释义:⒈割鼻断足。《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四年》:“杀其丁壮,劓刖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宋史·吕公著传》:“有欲復肉刑者,议取死囚试劓刖。”⒉危殆不安貌。汉 王符《潜夫论·梦列》:“倾倚徵邪,劓刖不安。”
    • 4.
      水泡释义:⒈水面上的球状或半球状气泡。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如露珠水泡,倏有倏无;如閒花野草,自荣自落。”孙犁《白洋淀纪事·嘱咐》:“孩子睡着了,睡的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⒉用以比喻落空的事情或希望。黄中黄《孙逸仙》:“吾不欲自弃生命而徒取死,纵此次希望又归水泡,亦断不用自弃之策。”《收穫》1981年第5期:“后来以事去 北京,此议就变成了水泡。”⒊即水疱。《人民日报》5:“农药熏得他头昏眼花,两条腿也出了水泡。”参见“水疱”。
    • 5.
      讯馘释义:指古代战争中的俘虏和已毙之敌。讯,鞫讯所获生俘;馘,割取死敌左耳以计功。

取死(qu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取死是什么意思 取死读音 怎么读 取死,拼音是qǔ sǐ,取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取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