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芒 [máng máng]
1. 广大辽阔貌。
2. 悠远貌;久长貌。
3. 迷茫;模糊不清。芒,通“茫”。
4. 繁杂貌;众多貌。
6. 匆忙貌。芒,通“忙”。
芒芒 引证解释
⒈ 广大辽阔貌。
引《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 禹 敷下土方。”
晋 陆云 《荣启期赞》:“芒芒至道,天启德心。”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芒芒 碣石 东,此关自天作。”
⒉ 悠远貌;久长貌。
引《左传·襄公四年》:“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
杜预 注:“芒芒,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故君道因然,必托贤明。芒芒在昔,罔或不寧。”
宋 陆游 《寓怀》诗:“芒芒百年梦,底物堪控摶?”
⒊ 迷茫;模糊不清。芒,通“茫”。
引《文子·上仁》:“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
汉武帝 《悼李夫人赋》:“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七:“世有此聋瞶,芒芒将焉如?”
唐 韩愈 《进学解》:“寻坠绪之芒芒,独旁搜而远绍。”
一本作“茫茫”。 梁启超 《近世第一大哲学家康德文学说》:“假使诸感长此扰杂,而吾智慧不能整理而联接之,则吾一生芒芒如梦。”
⒋ 繁杂貌;众多貌。
引晋 潘岳 《西征赋》:“鷩雉雊于臺陂,狐兔窟于殿傍。何黍苗之离离,而余思之芒芒。”
《文选·束晳<补亡诗>》:“芒芒其稼,参参其穡。”
李善 注:“芒芒,多貌。”
《魏书·术艺传·徐謇》:“朕览万机,长钟革运,思芒芒而无怠,身忽忽以兴劳。”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郊原苍莽,亭驛纷披,盖今之麦熟禾秀,芒芒布野,昔之霜露荆棘而伤心者也。”
⒌ 匆忙貌。芒,通“忙”。
引《孟子·公孙丑上》:“宋 人有閔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焦循 正义:“《方言》:‘茫,遽也。’急遽所以致罢倦。”
清 钱谦益 《玉川子歌》:“君今江头老布衣,胡为乎芒芒奔波亦为此。”
国语词典
芒芒 [máng máng]
⒈ 广大的样子。
引《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文选·张衡·思玄赋》:「建罔车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
⒉ 远的样子。
引《文选·左思·魏都赋》:「綷以藻咏,芒芒终古。」
⒊ 疲倦的样子。
引《孟子·公孙丑上》:「宋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⒋ 无知的样子。
引汉·武帝〈李夫人赋〉:「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
⒌ 多的样子。
引《文选·束皙·补亡诗》:「芒芒其稼,参参其穑。」
⒍ 盛的样子。
引《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坟垅日月多,松柏郁芒芒。」
芒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槎释义: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
- 2.
昧昧芒芒释义:昧昧:浑朴的样子;芒芒:广大深远的样子。形容纯朴广远的原始状态。
- 3.
曹社释义:《左传·哀公七年》:“初,曹 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 曹。”后以“曹社”为国家将亡的典故。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鬼同 曹 社之谋,人有 秦 庭之哭。”唐 杨炯《后周宇文公神道碑》:“士女同叹於 商 墟,鬼神共谋於 曹 社。”《“五四”爱国运动史料·上海罢市实录》:“神州莽莽,见被髮于 伊川;禹 域芒芒,遘鬼谋于 曹 社。”
- 4.
殷盛释义:⒈富裕。《列子·说符》:“虞氏 者,梁 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钱帛无量。”《史记·李斯列传》:“孝公 用 商鞅 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旧唐书·窦建德传》:“文皇帝 时,天下殷盛。”清 恽敬《子惠府君逸事》:“盖其时天下殷盛,士大夫多暇日,以风雅相尚。”⒉众多。《汉书·礼乐志》:“羽旄殷盛,芬哉芒芒。”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玄宗 时,士子殷盛,每岁进士到省者,常不减数千餘人。”《明史·张士诚传》:“吴 承平久,户口殷盛。”⒊茂盛;繁盛。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苕》:“苕草色青黄,
- 5.
玄黄释义:⒈指天地的颜色。 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汉书·扬雄传上》:“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緼玄黄,将绍厥后。”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晋 潘尼《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⒉指天地。汉 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唐 杨炯《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明 宋濂《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劳动精神昭日月,人民意气华玄黄。”⒊泛指
- 6.
禹迹释义:⒈见“禹迹”。⒉亦作“禹跡”。相传 夏禹 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 中国 的疆城为 禹 迹。语出《书·立政》:“其克詰尔戎兵,以陟 禹 之迹。”孔 传:“以升 禹 治水之旧迹。”《左传·襄公四年》:“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唐 韩愈《鳄鱼文》:“况 禹 迹所揜,扬州 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⒊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北周 庾信《周宗庙歌》之六:“功参 禹 迹,德赞 尧 门。”唐 章孝标《上浙东元相》诗:“何言 禹 跡无人继,万顷湖田又斩新。”
- 7.
芒芒释义:⒈广大辽阔貌。《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 敷下土方。”晋 陆云《荣启期赞》:“芒芒至道,天启德心。”清 顾炎武《山海关》诗:“芒芒 碣石 东,此关自天作。”⒉悠远貌;久长貌。《左传·襄公四年》:“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杜预 注:“芒芒,远貌。”三国 魏 嵇康《太师箴》:“故君道因然,必托贤明。芒芒在昔,罔或不寧。”宋 陆游《寓怀》诗:“芒芒百年梦,底物堪控摶?”⒊迷茫;模糊不清。芒,通“茫”。《文子·上仁》:“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汉武帝《悼李夫人赋》:“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
- 8.
虞箴释义:古代虞人为戒田猎而作的箴谏之辞。 《左传·襄公四年》:“昔 周 辛甲 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於《虞人之箴》曰:‘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 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 夏 家,兽臣司原,敢告僕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汉书·扬雄传赞》:“史篇莫善於《仓頡》,作《训纂》;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周 之 辛甲,百官箴闕,唯《虞箴》一篇,体义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