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冬衣 冬衣的意思
dōng

冬衣

简体冬衣
繁体
拼音dōng yī
注音ㄉㄨㄥ 一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ōng,(1) 一年中的第四季。【例句】: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2) 姓。(3) 象声词,敲鼓声。【组词】:战鼓冬冬。

yī yì,(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3) 姓。

基本含义

冬天穿的衣服

冬衣的意思

冬衣 [dōng yī]

1. 人们在冬天穿的、用来防寒的服装。

[winter clothing;]

冬衣 引证解释

⒈ 冬季御寒的衣服。

《后汉书·桓帝纪》:“八月庚子,詔减虎賁、羽林住寺不任事者半奉,勿与冬衣;其公卿以下给冬衣之半。”
唐 白居易 《秋霁》诗:“冬衣殊未製,夏衣行将绽。”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无了期,无了期!春衣纔了又冬衣!”
《当代》1983年第1期:“山坳、阴坡、屋脊已经积有白雪,一早一晚,街头行人多半穿上冬衣,年岁大的已披上皮裘。”


国语词典

冬衣 [dōng yī]

⒈ 冬季所穿的衣服。

唐·白居易〈秋霁〉诗:「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
《红楼梦·第一回》:「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冬衣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冬装释义:冬季穿的御寒的服装。
    • 2.
      寒衣释义: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冬衣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夏衣释义:夏季穿的衣服。

冬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安燠释义:舒适温暖。语本《诗·唐风·无衣》:“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郑玄 笺:“燠,煖也。”宋 苏轼《赐诸路臣寮中冬衣袄制》:“霜露荐至,衣褐未周,念我远臣,何以卒岁。往均安燠之赐,尚体眷怀之深。”
    • 2.
      彊项释义:亦作“强项”。颈项僵直,不能随意转动。彊,通“僵”。唐 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其时九月,天已寒,四方全师,未颁冬衣服,聚之受詔,或伍或离,垂手强项,往往誶语。”
    • 3.
      授衣释义:⒈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 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 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唐 羊士谔《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宋 陆游《初寒》诗:“伤心到处闻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⒉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九月
    • 4.
      暖衣释义:⒈指冬衣。 ⒉旧时婚礼中,男家送与新娘在结婚日穿着的衣服。
    • 5.
      柔肕释义:同“柔韧”。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伐木》“凡非时之木,水沤一月”原注:“水浸之木,更益柔肕。”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命缝人浣冬衣”原注:“凡浣故帛……擣小豆为末,下绢簁,投汤中以洗之,洁白而柔肕。”缪启愉 校释:“肕,同‘韧’。”
    • 6.
      穷节释义:⒈喻老年。《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静惟浹羣化,徂生入穷节。”刘良 注:“静思及於万物变化之理,伤我既往之年,入此穷暮之节,喻已年老也。”⒉季冬。唐 李商隐《为荥阳公谢赐冬衣状》:“一袭天衣,俯迴於穷节。”
    • 7.
      絺裘释义:指夏衣与冬衣。
    • 8.
      絺纩释义:葛布与丝绵。指夏衣与冬衣。唐 张说《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诗:“《诗》《书》将变俗,絺纊忽弥年。”
    • 9.
      纶音释义:犹纶言。 帝王的诏令。唐 刘禹锡《谢赐冬衣表》:“三军挟纊,俯听纶音,九月授衣,载驰天使。”宋 李纲《恭闻诏书褒悼陈少阳》诗之一:“哀痛纶音洒帝章,赐金赠秩事非常。”明 沉受先《三元记·格天》:“蒙勑命,听纶音,端象简,正云冠。”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六:“崇拜他的人自然是如听纶音,但不崇拜他的在背后也就有些烦言。”
    • 10.
      缊褚释义:缊袍。 用碎麻或旧絮制的冬衣。
    • 11.
      缊黂释义:用乱麻作絮的冬衣。
    • 12.
      耆寿释义:⒈年高德劭者。亦泛指老寿之人。《书·文侯之命》:“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孔 传:“即我治事之臣,无有耆宿寿考俊德在其服位,我则材劣无能之致。”唐 刘禹锡《代谢冬衣表》:“中使 王国清 至,伏奉圣旨,慰劳臣及将佐、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明 宋濂《送和赞善北归养母诗序》:“耆寿之朋,簪缨之儔,闻 希文 之归,必行斝授餼,委曲相问劳。”清 龚自珍《明良论三》:“虽有耆寿之德,老成之典型,亦足以示新进。”⒉高寿。宋 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国朝宰相享耆寿者:宋惠安 八十、张邓公 八十六
    • 13.
      芦衣释义:用芦花代棉絮的冬衣。 语出《太平御览》卷八一九引 南朝 宋 师觉授《孝子传》:“閔子騫 幼时为后母所苦,冬月以芦花衣之以代絮。其父后知之,欲出后母。
    • 14.
      裘葛释义:⒈裘,冬衣;葛,夏衣。泛指四时衣服。《公羊传·桓公八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汉 何休 注:“裘葛者,御寒暑之美服。”唐 韩愈《答崔立之书》:“故凡僕之汲汲於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於人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於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清 盛锦《别家人》诗:“点检篋中裘葛具,预知别后寄衣难。”⒉借指寒暑时序变迁。元 柳贯《睡馀偶题》诗之三:“简书方厉禁,裘葛屡催年。”清 顾炎武《与魏某书》:“自来 关 西,
    • 15.
      递散释义:分发。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针工局﹞掌内宫人等冬衣夏衣,每年递散一次。”

冬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安燠释义:舒适温暖。语本《诗·唐风·无衣》:“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郑玄 笺:“燠,煖也。”宋 苏轼《赐诸路臣寮中冬衣袄制》:“霜露荐至,衣褐未周,念我远臣,何以卒岁。往均安燠之赐,尚体眷怀之深。”
    • 2.
      彊项释义:亦作“强项”。颈项僵直,不能随意转动。彊,通“僵”。唐 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其时九月,天已寒,四方全师,未颁冬衣服,聚之受詔,或伍或离,垂手强项,往往誶语。”
    • 3.
      授衣释义:⒈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 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 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唐 羊士谔《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宋 陆游《初寒》诗:“伤心到处闻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⒉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九月
    • 4.
      暖衣释义:⒈指冬衣。 ⒉旧时婚礼中,男家送与新娘在结婚日穿着的衣服。
    • 5.
      柔肕释义:同“柔韧”。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伐木》“凡非时之木,水沤一月”原注:“水浸之木,更益柔肕。”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命缝人浣冬衣”原注:“凡浣故帛……擣小豆为末,下绢簁,投汤中以洗之,洁白而柔肕。”缪启愉 校释:“肕,同‘韧’。”
    • 6.
      穷节释义:⒈喻老年。《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静惟浹羣化,徂生入穷节。”刘良 注:“静思及於万物变化之理,伤我既往之年,入此穷暮之节,喻已年老也。”⒉季冬。唐 李商隐《为荥阳公谢赐冬衣状》:“一袭天衣,俯迴於穷节。”
    • 7.
      絺裘释义:指夏衣与冬衣。
    • 8.
      絺纩释义:葛布与丝绵。指夏衣与冬衣。唐 张说《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诗:“《诗》《书》将变俗,絺纊忽弥年。”
    • 9.
      纶音释义:犹纶言。 帝王的诏令。唐 刘禹锡《谢赐冬衣表》:“三军挟纊,俯听纶音,九月授衣,载驰天使。”宋 李纲《恭闻诏书褒悼陈少阳》诗之一:“哀痛纶音洒帝章,赐金赠秩事非常。”明 沉受先《三元记·格天》:“蒙勑命,听纶音,端象简,正云冠。”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六:“崇拜他的人自然是如听纶音,但不崇拜他的在背后也就有些烦言。”
    • 10.
      缊褚释义:缊袍。 用碎麻或旧絮制的冬衣。
    • 11.
      缊黂释义:用乱麻作絮的冬衣。
    • 12.
      耆寿释义:⒈年高德劭者。亦泛指老寿之人。《书·文侯之命》:“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孔 传:“即我治事之臣,无有耆宿寿考俊德在其服位,我则材劣无能之致。”唐 刘禹锡《代谢冬衣表》:“中使 王国清 至,伏奉圣旨,慰劳臣及将佐、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明 宋濂《送和赞善北归养母诗序》:“耆寿之朋,簪缨之儔,闻 希文 之归,必行斝授餼,委曲相问劳。”清 龚自珍《明良论三》:“虽有耆寿之德,老成之典型,亦足以示新进。”⒉高寿。宋 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国朝宰相享耆寿者:宋惠安 八十、张邓公 八十六
    • 13.
      芦衣释义:用芦花代棉絮的冬衣。 语出《太平御览》卷八一九引 南朝 宋 师觉授《孝子传》:“閔子騫 幼时为后母所苦,冬月以芦花衣之以代絮。其父后知之,欲出后母。
    • 14.
      裘葛释义:⒈裘,冬衣;葛,夏衣。泛指四时衣服。《公羊传·桓公八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汉 何休 注:“裘葛者,御寒暑之美服。”唐 韩愈《答崔立之书》:“故凡僕之汲汲於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於人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於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清 盛锦《别家人》诗:“点检篋中裘葛具,预知别后寄衣难。”⒉借指寒暑时序变迁。元 柳贯《睡馀偶题》诗之三:“简书方厉禁,裘葛屡催年。”清 顾炎武《与魏某书》:“自来 关 西,
    • 15.
      递散释义:分发。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针工局﹞掌内宫人等冬衣夏衣,每年递散一次。”

冬衣造句

1.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2.母爱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3.感恩母亲,您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感恩母亲,您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感恩母亲,您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4.母亲像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冬衣(do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冬衣是什么意思 冬衣读音 怎么读 冬衣,拼音是dōng yī,冬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冬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