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酬 [xiàn chóu]
1. 亦作“献酬”。
2. 谓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
3. 泛指斟饮。
5. 酬答;应答。
献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献醻”。 谓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
引《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郑玄 笺:“始主人酌宾为献,宾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饮酌宾曰醻。”
《史记·孔子世家》:“献酬之礼毕, 齐 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唐 朱湾 《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
清 孙枝蔚 《中秋夜与同幕者把杯》诗:“但恨坐一室,无人互献酬。”
⒉ 泛指斟饮。
引宋 陆游 《龟堂独酌》诗之二:“一榼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
⒊ 酬答;应答。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
宋 秦观 《次韵刘逊父以宁斋诗二轴作以还之》:“明珠白璧堪投报,细草幽花入献酬。”
清 尤侗 《病约三章》:“僕病未能,献酬笔墨,东涂西抹,少作狼藉,老至頽唐,勉强塞白。”
国语词典
献酬 [xiàn chóu]
⒈ 饮酒时,宾主相互敬酒。
引唐·朱湾〈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
⒉ 应答、酬答。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
献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尊释义:⒈亦作“出樽”。古代国君与贵宾宴饮,尊在两楹间,坫在尊之南,献酬皆自尊南出,故称。⒉指出尊之地。
- 2.
媵爵释义:古代一种献酒礼节。 燕礼献酬礼毕,命年长的大夫再给诸侯献酒,称“媵爵”。《仪礼·燕礼》:“小臣自阼阶下,请媵爵者,公命长。”胡培翚 正义:“李氏 如圭 云:媵爵者,献酬礼成,更举酒於公,以为旅酬之始。”明 王志坚《表异录·饮食》:“《仪礼》有媵爵,谓先饮一爵,二爵从之也。”
- 3.
宴聚释义:⒈宴饮聚会。《旧唐书·穆宗纪》:“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谈赋诗,投壶雅歌,以杯酌献酬,不至於乱。”宋 秦醇《谭意歌传》:“年少千金买笑,春风惟恐居后,郡官宴聚,控骑迎之。”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 仓王庙、四里桥、愁臺、梁王城、砚臺、毛驼冈、独乐冈 等处宴聚。”⒉相聚宴饮。清 钱泳《履园丛话·阅古·铜鼓》:“《新唐书》云:‘蛮人讌聚则击铜鼓。’”
- 4.
投报释义:⒈报答。语本《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宋书·谢庄传》:“虽志在投报,其路无由。”宋秦观《次韵刘逊父以宁斋诗二轴作以还之》:“明珠白璧堪投报,细草幽花入献酬。”⒉前往报告;报告。
- 5.
献酬释义:⒈亦作“献醻”。 谓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郑玄 笺:“始主人酌宾为献,宾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饮酌宾曰醻。”《史记·孔子世家》:“献酬之礼毕,齐 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唐 朱湾《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清 孙枝蔚《中秋夜与同幕者把杯》诗:“但恨坐一室,无人互献酬。”⒉泛指斟饮。宋 陆游《龟堂独酌》诗之二:“一榼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⒊酬答;应答。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宋
- 6.
献醻释义:见“献酬”。
- 7.
繁絃急管释义:谓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唐 钱起《玛瑙杯歌》:“繁絃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元 萨都剌《百禽歌》:“繁絃急管耳厌闻,要听山中百禽语。”亦作“繁丝急管”、“繁弦急管”。唐 韦应物《酒肆行》:“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清 秋瑾《申江题壁》诗:“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希。”弦,一本作“絃”。
- 8.
酌献释义:⒈谓酌酒献客。《礼记·仲尼燕居》:“子曰,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清 归庄《祭吴母王夫人文》:“今年夏五,七十良讌,远近亲串,登高酌献。”⒉谓设乐供神。《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六曰《寿和》,以酌献、饮福。”《宋史·徽宗纪二》:“乙酉,诣宫酌献。”宋 范成大《祭灶词》:“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清 翟灏《通俗编·神鬼》:“今谓设乐供神曰酌献。”
- 9.
骀背释义:⒈因年老而驼背。 唐 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雪顶之僧,指西土之未有,駘背之叟,庆东 闽 之天降。”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叶訒菴 司寇,晚年駘背,行步缓款欹侧,时人谓如‘乃’字。”⒉鲐背。年老寿高的人。唐 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於是服冕之士,戴鶡之伦,暨藩侯、邦伯、黄髮、駘背,不谋而进曰:‘陛下元默天晬,辉光日新,大矣孝熙,四极爰臻。’”宋 梅尧臣《元日》诗:“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駘背。”清 蒲松龄《拟上加意养老诏令天下年七十八十以上者各赐粟帛等项有差群臣谢表》:“未有加恩駘背,七
- 10.
鲐背释义:⒈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 《尔雅·释诂上》:“鮐背、耇老,寿也。”郭璞 注:“鮐背,背皮如鮐鱼。”汉 焦赣《易林·震之比》:“耋老鮐背,齿牙动摇,近地远天,下入黄泉。”宋 梅尧臣《元日》诗:“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鮐背。”⒉代称老人。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垂髫鮐背,山农野叟,咸以手加额,仰面谢天。”清 曹寅《集余园看梅》诗:“鳩车竹马曾经处,鮐背龎眉识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