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 xiàn,(1) 古同“现”,出现,显露。(2) 古同“现”,现存。
lì,(1) 好处,与“害”“弊”相对。【组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组词】: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组词】:吉利。顺利。(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组词】: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组词】:利息。利率(lǜ)。一本万利。(6) 姓。
wàng, ◎ 不记得,遗漏。【组词】:忘记。忘却。忘怀。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1. 只图一己私利,而置道义于不顾。
例某与吕布同乡知其有勇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罗贯中《三国演义》
英[forget morality and justice when one sees money; be actuated by mercenary views; 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⒈ 看到私利,而不顾道义。
引语出《汉书·樊哙郦商等传赞》:“当 孝文 时,天下以 酈寄 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唐 王勃 《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絶,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
《三国演义》第三回:“﹝ 李肃 ﹞曰:‘某与 吕布 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⒈ 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引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
《三国演义·第三回》:「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
近利令智昏 忘恩负义
反见利思义 轻财仗义 仗义疏财
1.那种见利忘义,宠辱皆忘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2.那种见利忘义,宠辱若惊的人不值得交往。
3.我国传统提倡道义之交,反对见利忘义。
4.这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见利忘义,置人命于不顾。
5.这样一来,一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就见利忘义,跃跃欲试。
6.他虽然很能干,但见利忘义,得小心提防。
7.他是个见利忘义之人,我早就不和他来往了。
8.他一向见利忘义,贪污、收贿样样都来。
9.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不能结交他。
10.哪个老板愿意背上那种见利忘义的坏名声?
11.只要有钱,这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什么都肯做。
12.他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13.见利忘义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14.没机会见利忘义,没胆量违法乱纪。
15.作者刻画出了一个嗜钱如命、见利忘义的活灵活现的市侩形象。
16.你这样见利忘义,没人敢和你做朋友。
17.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丧失民族气节的败类,常常以敌为友,甚而认贼作父。
18.做人要讲义气,不能见利忘义。
19.现在的人大部分心胸很狭窄见利忘义。
20.有些人见利忘义,鼠目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