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 [jí lí]
1.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横生在地面上,开小黄花,果实也叫蒺藜,有刺,可以入药。
英[ puncture vine; ]
3. 像蒺藜的东西。如“铁蒺藜”,“蒺藜骨朵”:旧时一种兵器。
国语词典
蒺藜 [jí lí]
⒈ 植物名。蒺藜科蒺藜属,一年生草本。茎匍匐于地,叶为羽状复叶,夏开小黄花,果实有刺。种子可入药,具滋补作用。生长于海滨沙地。
蒺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石释义:往井下丢石块。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六:“已挤沟壑,犹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弯弓而相射。”清 唐孙华《赠同年赵蒙泉》诗:“临危翻下石,颠岸復弯彀。”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参见“落井下石”。
- 2.
墙茨释义:⒈《诗·鄘风·墻有茨》:“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毛传:“墙,所以防非常;茨,蒺藜也。欲埽去之,反伤墙也。”郑玄笺:“国君以礼防制一国,今其宫内有淫昬之行者,犹墙之生蒺藜。”据《诗序》并毛传,卫宣公卒,惠公庶兄公子顽与宣公夫人宣姜私通,国人疾之而不可明言,因作此诗以讥刺之。后遂以“墙茨”为宫廷淫乱之典实。⒉泛指闺门淫乱。
- 3.
屈人释义:⒈使人屈服。 ⒉受委屈的人。⒊蒺藜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蒺藜》。
- 4.
据蒺释义:《易·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后因以“据蒺”谓处境危险。
- 5.
旱草释义:草名。即蒺藜。
- 6.
杵臼释义:⒈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钁鍤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东厢石山犹传杵臼之跡。庭中亦有旧宇处,尚髣髴前基。”唐 杜甫《九成宫》诗:“苍石八百里,崖断如杵臼。”⒉以杵捣臼。《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南史·宋纪上·武帝》:“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唐 张籍《太白老
- 7.
棘茨释义:荆棘蒺藜。宋 苏轼《次韵子由东亭》:“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宋 苏辙《祭张宫保文》:“公守 西蜀 时,予先君幅巾田服尺书见,公一见而知,曰:‘此鸿鵠困于棘茨。’”
- 8.
步步红莲释义:乃是取尺把长的铁蒺藜抽到脚心。
- 9.
泥婆罗释义:尼泊尔 的旧译名。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波罗拔藻,叶似红兰,实如蒺藜,泥婆罗国 所献也。”《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泥婆罗国,在 吐蕃 西。其俗翦髮与眉齐,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缀至肩者以为姣丽。食用手,无匕箸。其器皆铜。多商贾,少田作。”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佛教发源地 泥婆罗 近在南邻,又是 吐蕃 的属国,千余年来佛教徒向四方传教,却不曾进入 吐蕃,钵教的抵制,当是一个重要原因。”亦省称“泥婆”。唐 段公路《北户录·蕹菜》:“国初 建达国 献佛土菜,泥婆国
- 10.
清痒汤释义:名称:清痒汤 别名:清痒汤 组成:黄耆5分,防风5分,荆芥5分,苦参5分,蝉蜕5分,蒺藜5分,僵蚕5分,当归5分,生地5分,赤芍5分,川芎5分,何首乌5分。
- 11.
渠答释义:铁蒺藜。 守城御敌的战具。
- 12.
濠堑释义:犹濠沟。《水浒传》第六八回:“吴用 止住,便教军马就此下寨,四面掘了濠堑,下了铁蒺藜。”《明史·颜继祖传》:“三年巡视京城十六门濠堑。”参见“濠沟”。
- 13.
疾棃释义:亦作“疾犁”。即蒺藜。古时作军用障碍物。
- 14.
瘢痍释义:⒈疤痕;伤痕。《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上尝谓 敬德 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为之流涕。”清 唐孙华《种树》诗:“一朝触头面,殷朱血淋漓。困甚据蒺藜,生痏成瘢痍。”⒉比喻过失,缺点。宋 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怜我枯槁质,借润生华滋。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
- 15.
窑户释义:⒈陶瓷工匠。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官军乃更作灰礮,用极脆薄瓦罐,置毒药、石灰、铁蒺藜於其中,临阵以击贼船,灰飞如烟雾,贼兵不能开目。欲效官军为之,则贼地无窰户,不能造也,遂大败。”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瓷易经》:“益都 翟进士 某,为 饶州府 推官,甚暴横。一日,集窰户造青瓷《易经》一部,楷法精妙,如 西安 石刻‘十三经’。”清 赵翼 有《年来市间饭碗渐小盖窑户工料增贵暗为收减也感赋》诗。⒉指矿工。向寿《煤城怒火》:“城里虽大,没有窑户插脚的地方。”
- 16.
窰户释义:⒈陶瓷工匠。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官军乃更作灰礮,用极脆薄瓦罐,置毒药、石灰、铁蒺藜於其中,临阵以击贼船,灰飞如烟雾,贼兵不能开目。欲效官军为之,则贼地无窰户,不能造也,遂大败。”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瓷易经》:“益都 翟进士 某,为 饶州府 推官,甚暴横。一日,集窰户造青瓷《易经》一部,楷法精妙,如 西安 石刻‘十三经’。”清 赵翼 有《年来市间饭碗渐小盖窑户工料增贵暗为收减也感赋》诗。⒉指矿工。向寿《煤城怒火》:“城里虽大,没有窑户插脚的地方。”
- 17.
胍肫释义:⒈大腹貌。⒉即骨朵。古代的一种兵器。其形制为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缀于长棒顶端,用铁或硬木制成。后来用为仪仗,俗名“金瓜”。⒊北方对花蕾未开者之称。
- 18.
茨棘释义:⒈蒺藜与荆棘。泛指杂草。语出《诗·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郑玄笺:“茨,蒺藜。伐除蒺藜与棘。”《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盛林莽之秽,丰鹿兔之藪,伤害农功,地繁茨棘。”宋苏轼《东坡八首》诗序:“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清唐孙华《治圃》诗之二:“主人既不视,一任茨棘遮。”⒉喻困难的处境。
- 19.
荆棘丛生释义: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 20.
荆棘丛里释义: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比喻境遇恶劣,坏人很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