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袄子 袄子的意思
ǎo

袄子

简体袄子
繁体襖子
拼音ǎo zǐ
注音ㄠˇ ㄗ˙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ǎo,(1) 有衬里的上衣。【组词】:夹袄。棉袄。皮袄。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基本含义

比喻情感、言行等带有假意或虚伪。

袄子的意思

袄子 [ǎo zǐ]

1. 即袄。

袄子 引证解释

⒈ 即袄。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宫人披袄子》:“盖袍之遗象也。 汉文帝 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綉罗为之,或以锦为之,始有其名。参见“袄”。

煬帝 宫中有云鹤金银泥披袄子, 则天 以赭黄罗上银泥袄子以燕居。”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小叔叔,辛苦了也,将一个袄子来与小叔叔穿。”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着半臂妇女》:“汉 乐府诗形容采桑女子 罗敷 的衣着,有‘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为人熟习的诗句,指的应当就是这种短袄子式样的裙襦。”


国语词典

袄子 [ǎo zǐ]

⒈ 棉袄。

《红楼梦·第四〇回》:「凤姐忙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大红绵纱袄子襟儿拉了出来。」


袄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红释义:深红色。唐 无名氏《大唐传载》:“李昌夔 为 荆州,打猎大修粧饰,其妻 独狐氏,亦出女队二千人,皆著乾红紫绣袄子。”宋 洪迈《夷坚丙志·程佛子》:“取﹝大卵石﹞置佛卓上,一室如昼,妻窥之,乃如乾红色。”《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这小夫人着乾红销金大袖团花霞帔。”
    • 2.
      宣头释义:晚 唐 枢密使自禁中受诏,出付中书省,称为“宣”。 至 五代 后唐 时,不由中书省,直接发至枢密院者亦称为“宣”,小事则发“头子”,又称“宣头”。见 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南唐 李中《碧云集》中有《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捧宣头许归侍养》等诗题。《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己卯,降空名宣头、札子各一百道,锦袄子、金银带各二百,下 狄青 以备赏军功。”《金史·百官志四》:“故国初与空名宣头付军帅,以为功赏。”
    • 3.
      纳甲释义:⒈谓天干分纳于八卦。 即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相传出于《京氏易传》,后代卜筮家以干支与卦爻,五行、五方相配,本此。⒉袄子。
    • 4.
      腰襦释义:齐腰的袄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旧唐书·东夷传·倭国》:“妇人衣纯色裙,长腰襦,束髮於后。”
    • 5.
      金铄释义:谓金为火所销。语本《史记·天官书》:“火与水合为焠,与金合为鑠,为丧,皆不可举事。”《艺文类聚》卷三十引 南朝 陈 周弘让《答王裒书》:“云飞泥沉,金鑠兰灭。”宋 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鏌耶之锋,冰销於倏然;辕门之器,舍鑠於斯须。”元 舒頔《题山中所有》诗:“火流金鑠锦袄子,霜降木落玉面貍。”
    • 6.
      黄绵袄释义:见“黄绵袄子”。
    • 7.
      黄袄释义:见“黄绵袄子”。

袄子(ao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袄子是什么意思 袄子读音 怎么读 袄子,拼音是ǎo zǐ,袄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袄子造句子